以發熱、咳嗽、疹點細小淡紅、耳後及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徵的兒科疾病。又稱風痧。流行於冬春季節,多見於五歲以下的幼兒,成年人也偶有發生。預後良好,恢復較快。治療以祛風散熱為主。

  風疹須與麻疹、猩紅熱、幼兒急疹、藥疹等相鑒別。風疹與幼兒急疹、藥疹有相似之處,但幼兒急疹多見於哺乳期嬰兒,發熱2~5日,退熱時才見皮疹;藥疹無咳嗽、流涕等肺衛癥狀;麻疹口腔內有特殊的麻疹粘膜斑;猩紅熱多見楊梅舌、咽喉腫爛。

  引起風疹的病因為風熱時邪,由口鼻而入,鬱於肺衛,蘊於肌腠,與氣血相搏,發於皮膚所致。輕證僅有病邪在表的癥狀,少數重證可內傳入裡,出現氣營兩燔的癥狀。

  風疹辨證屬邪鬱肺衛者,證見發熱怕風,噴嚏流涕,伴輕微咳嗽,納呆神倦,疹色淺紅,分佈均勻,稀疏細小,2~3日消退,有瘙癢感,耳後及枕部淋巴結腫大,舌苔薄白,舌質偏紅,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常以銀翹散為主方。屬邪熱熾盛者,證見高熱口渴,心煩不寧,疹色鮮紅或紫暗,疹點較密,小便黃少,舌質紅,舌苔黃糙,脈洪數。治宜清熱解毒,常用透疹涼血湯為主方。

  本病在發熱期間須臥床休息,飲食以流質為宜。隔離應至疹後五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