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葉痿弱不用,以咳吐濁唾涎沫為臨床主要表現。又作肺萎。肺痿屬慢性虛損性肺臟疾病,主要由肺臟多種疾病久延而成。

  肺痿的名稱始見於漢代《金匱要略》,該書論述瞭肺痿的臨床特點、病機和治療原則,隋代《諸病源候論》認為肺痿是外邪犯肺,或勞役過度,或大汗大下之後,津液虧耗,肺氣受損而成。唐代《千金要方》將肺痿分為熱在上焦和肺中虛冷兩類,治療上採用不同的方劑,清代《張氏醫通》對本病與肺癰的鑒別,及其治法進行瞭分析比較。《臨證指南醫案》》對本病的病因病機和辨證論治作瞭系統的歸納。

  肺痿的范圍甚廣,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如西醫的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癥、慢性肺膿瘍後期、肺纖維化、肺不張、肺硬變、矽肺等,經久不愈,咳吐稠痰、膿痰或白沫,以及痰中帶血絲,咯血者,均可參考本病辨證施治。

  肺痿的發病同肺部其他疾患有關。肺不傷則不痿,如肺癰、肺癆、哮喘、久嗽等纏綿難愈,均可轉化為肺痿。如肺癰不愈,餘邪留戀,正氣日衰,熱灼肺陰,或肺癆久嗽,癆熱熏肺,肺陰大傷,肺失濡養,而成虛熱肺痿。若內傷久咳,或冷哮不解,肺氣耗傷,肺中虛冷,氣不化津,津液不行,反成涎沫,且肺氣虛冷,則不能溫攝津液,而致肺葉痿弱,形成虛寒肺痿。因此,陰傷和氣耗,均可導致肺痿的形成。

  肺痿的辨證有虛熱、虛寒的不同。一般以虛熱肺痿較為多見,若病久傷氣,陰損及陽,虛熱肺痿也可轉為虛寒肺痿,但究屬少數。肺痿常見證型有:①虛熱肺痿。證見咳吐濁唾涎沫,其質粘稠,或咳痰帶血,咳聲不揚,甚則音嗄,氣急喘促,口渴咽燥,午後潮熱,消瘦,皮毛幹枯,舌紅而幹,脈虛數。治宜滋陰清熱、潤肺生津,方用麥門冬湯、清燥救肺湯加減。②虛寒肺痿。證見咯吐涎沫,其質清稀量多,不渴,短氣不足以息,頭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次數增多,或見遺尿,舌質淡,脈虛弱。治宜溫肺益氣,方用甘草幹薑湯加減。

  總之,肺痿主要是由肺臟多種疾病久延而成,屬內傷虛證,較為難治,宜緩圖取效。若見張口短氣,喉啞聲嘶,咯血,皮膚幹枯,脈沉澀而急或細數無神者,預後多不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