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補血養陰藥。別名傅致膠、盆覆膠、驢皮膠。始載於《神農本草經》。為馬科動物驢Equus asinusL.的皮去毛熬制而成的固體膠塊。阿膠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後世乃貴驢皮。阿膠是由於用阿井水熬制而得名。阿井在今山東省陽谷縣東北之阿城鎮。其水比重較高,水質清冽而味甘,用以熬制阿膠,品質優良,至今仍為山東著名特產。其他主產地為浙江。

  制法和性狀 阿膠的傳統制法是將驢皮以水浸軟,去毛,切成小塊,漂洗幹凈,入鍋中加水煎熬,待液汁稠厚時濾出。如此反復數次,將所得膠液合並,用文火濃縮(或加適量黃酒、冰糖、豆油)至稠膏狀時,傾入凝膏糟,冷卻後切塊晾幹。今有蒸球加壓化皮新工藝,提高瞭出膠率和阿膠的質量。

  藥材為方形或長方形小塊。表面黑褐色,平滑,有光澤,對光照視,邊緣略透明,質硬而脆;碎片棕色,半透明,亦有光澤。以色黑、光亮、微透明、無腥臭氣、經夏不軟者為佳。

  性味和功能 本品味甘,性平。歸肺、肝、腎經。功能補血養陰,潤燥止血。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心煩失眠,虛風痙搐,肺虛燥咳,以及咳血,吐血,尿血,便血,血痢,婦女崩漏,妊娠下血等證,為治療血少陰虛之要藥。

  成分和藥理 阿膠主要由膠原組成,水解後分離得多種氨基酸,如甘氨酸、賴氨酸、精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天門冬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等。此外,尚含灰分及鈣、硫等。藥理實驗表明,阿膠有加速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長的作用。對出血性休克,註射阿膠精制溶液,可使血壓升高。阿膠能改善體內鈣的平衡;所含甘氨酸能促進鈣的吸收。此外,阿膠還有防治進行性肌營養障礙癥的作用。

  應用和禁忌 凡肝血不足,肺腎陰虛者,每用阿膠配入有關補益藥中熬膏服用。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常與熟地黃、當歸、白芍藥、黨參、茯神等同用;陰虛火旺,心煩失眠者,可配雞子黃、白芍藥、黃連等補腎水而清心火;若熱病傷陰,虛風內動而見痙厥抽搐者,則與生地黃、鱉甲、龜版、牡蠣等合用,以滋陰潛陽熄風。肺虛有熱,燥咳不已,可用本品配馬兜鈴、牛蒡子、杏仁等補虛潤燥,清肺止咳;倘燥咳傷陰,咽幹音啞者,則可與生地黃、麥冬、北沙參、甜杏仁等同用。本品為膠質粘膩之品,善能凝血止血,對於陰虛火旺所致的絡傷血溢及失血而見血虛陰傷者尤為適宜。如咳嗽痰血者,可配生地黃、麥冬、百合、藕節;吐血者配烏賊骨、白芍藥、白芨等;尿血配白茅根、蒲黃炭、血餘炭;便血有熱者配槐花、地榆、黃芩;脾不統血而下血者配白術、地黃、伏龍肝;下痢膿血,痢久傷陰者,則配黃連、當歸、白芍藥。婦女崩漏,妊娠下血,常配生地黃、當歸、白芍藥、艾葉;妊娠下血,尚可與苧麻根同用,止血安胎的效果更佳。此外,阿膠又能補肝腎、養筋骨,可用於筋骨疼痛,腰腳無力等證。其潤燥作用,還能治年老及體虛因腸燥所致的大便秘澀。此外阿膠還可外用於瘡瘍、瘺管、如瘰癧、乳痿,用阿膠烘軟後搓成細條,插入瘺管,有生肌收口之效。內服用量6~12克,以黃酒或清水烊化後沖服;或入丸、散劑。止血用蒲黃炒;清肺用蛤粉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大便易溏者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