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傷寒學傢。中醫學上註解《傷寒論》的第一人。聊攝(今山東省聊城)人。世醫出身。精於儒學,醫學得自傢傳。對於張仲景《傷寒論》及傷寒諸證有很深的造詣。晚年與另一傷寒名傢嚴器之過從較密,在傷寒學理方面互相交流、探討。

  《傷寒論》成書至金已900餘年。原著精深難讀,且素無註本。有鑒於此,他著成《註解傷寒論》(1144),是臨床醫學經典著作的首註本,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故明代趙開美校刻張仲景著作時盛讚他“博極研精,深造自得,本《難難(經)》、《素(問)》、《靈樞》諸書以發明其奧;因仲景方論以辨析其理”,全書註文較為詳明,對後世繼承與發展傷寒學起到關鍵作用。明代《張卿子傷寒論》評曰:成註本“引經析義,尤稱詳洽。雖牴牾附會,間或時有,然諸傢莫能勝之”。另有《傷寒明理論》4卷,約刊於正隆元年(1156)。此書系將《傷寒論》中證候及其病理予以簡要辨析。末卷專論方藥,選《傷寒論》常用方20首,強調方劑的配伍制使關系,頗多個人心得。嗣後明代傷寒學傢陶華(節庵)曾仿其體例,另編《傷寒明理續論》傳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