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艾條點燃後置於腧穴或病變部位上進行熏灼的艾灸方法。

  艾條的製作 艾條有兩種:①無藥艾條。將艾絨24克平鋪在26釐米長、20釐米寬的桑皮紙(或質柔軟而堅韌的細棉紙)上,卷成直徑1.5釐米的圓柱形,越緊越好,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有市售者。②藥物艾條。常用的有兩種處方。雷火神針處方(《針灸大成》)由沉香、木香、乳香、茵陳、羌活、幹薑、穿山甲各9克,麝香少許組成;太乙神針處方((通用方)由硫黃6克,麝香、乳香、沒藥、松香、桂枝、杜仲、枳殼、皂角、細辛、川芎、獨活、穿山甲、雄黃、白芷、全蠍各3克組成。取其中一方,將藥研細末和勻。以桑皮紙一張鋪平,取艾絨24克、藥末6克均勻鋪在紙上,然後卷緊如爆竹狀,外用雞蛋清塗抹,再糊上桑皮紙一層,兩頭分別留空紙3厘米許,卷緊即成。

  施術方法 一般分為懸起灸和實按灸兩大類。懸起灸是將艾條懸放在距離穴位一定高度上進行熏烤,而不使艾條點燃端直接接觸皮膚。懸起灸一般用無藥艾條,有時也可用藥物艾條進行熏灸。又分為:①溫和灸。將艾條燃著的一端與施灸處的皮膚保持1寸左右距離,使患者局部溫熱而無灼痛(圖1)。每穴灸3~5分鐘,以皮膚稍見紅暈為度。對昏迷或局部知覺減退者,須隨時註意局部溫熱程度,防止灼傷。近今有各種灸療架,可將艾條插在上面,固定施灸。溫和灸適於一切灸法適應癥。②回旋灸。又稱熨熱灸。即將點燃的艾條一端接近施灸部位,距皮膚1寸左右,平行往復回旋施灸(圖2)。一般灸20~30分鐘。適於各種痹證、麻木和皮膚病。③雀啄灸。將艾條點燃的一端對準穴位,似鳥雀啄米狀,一上一下地進行艾灸(圖3)。一般可灸5分鐘左右,適於暈厥、急性腹痛和虛寒證。實按灸是將艾條燃著的一端緊按在隔著棉紙或佈的施灸部位(局部痛點)上,稍留1~2秒鐘即可,若火熄滅後可重新點燃。如此反復5~10次。一般用雷火神針和太乙神針等藥物艾條。適於寒濕痹證、麻木、痿證等久治無效者。

圖1 溫和灸

圖2 回旋灸

圖3 雀啄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