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醫傢。字無擇,號鶴溪。人稱陳無擇。浙江青田人。以首次著成病因學的專書而聞名。自幼聰穎,及長習醫,擅長內科,尤對中醫病因學有較深的研究。雖然早在秦漢時期就有關於飲食不節、氣候失宜、情感失常等所謂六淫感於外,七情受於內,以及饑飽失調足以為病的病因學思想,但漢代以後,陰陽五行學說占統治地位,又兼其他雜學之說,使病因學一度處於比較混亂的狀態。陳言在《金匱要略》的基礎上,結合治療需要,進一步以“三因論”概括病因,著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簡稱《三因方》)。一曰內內因,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一曰外因,指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一曰不內外因(飲食饑飽、金瘡、外傷、蟲獸咬傷)。該書著成於宋淳熙甲午(1174),原名《三因極一病源論粹》,現名系《宋志》所定,原題6卷,今傳世18卷,內容包括內、外、婦、兒、五官各科的病脈證治。本書內容仍以醫方為主,表明他研究病因是以治療上的需要為目的,即分別三因、歸於一治。盡管“三因論”不無局限性,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確有進步意義,對中醫病因學的發展起到承先啟後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