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婦分娩後突然頭暈目眩,眼泛黑花,不能起坐,心胸滿悶,噁心嘔吐,痰湧氣急,心煩不安,甚則口噤神昏,不省人事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產科常見病證。主要由產程延長或產後失血過多,陰血暴亡,心神不守或血瘀氣逆,迫亂心神所致。治療以復蘇為主。血暈是產後急重病,與西醫的產科休克相似。如不及時搶救常可危及產婦的生命。

  產後血暈的最早記載見於隋代《諸病源候論》“產後血運悶候”條。唐代昝殷《經效產寶》指出本病須緊急救治,否則危篤立至,並介紹瞭瞭稱錘燒紅,再用醋淬,使產婦嗅之而蘇醒的方法。明代《景嶽全書》提出血暈是氣隨血脫之故,主張急用人參濃煎灌之。因本病來勢急重,現代多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搶救方法。

  產後血暈的發生多因產婦氣血虛弱,加之產後失血過多而致氣隨血脫;或因產時感受寒邪,惡露因寒而凝滯,隨逆氣上攻,迫亂心神而致。

  產後血暈常見以下證型:①氣隨血脫。產後出血過多,突然頭昏目眩,面色蒼白,心悸氣急,漸至昏迷,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舌淡,脈細微。治宜補氣益氣、固脫復蘇,方用參附湯合生脈飲。②血瘀氣逆。惡露不下,或下之甚少,少腹陣痛拒按,心下急悶,氣血喘粗,神昏口噤,不省人事,面色紫黯,舌黯苔少,脈細澀。治宜理氣活血、祛痰醒神,方用清魂散加減。

  外治法:①鐵器燒紅後,淬之以醋,或用米醋煮韭菜,使產婦嗅之。②針刺。選湧泉、人中等穴。

  素體虛弱及貧血患者,孕期應註意補充營養;雙胎妊娠,羊水過多者,分娩時應嚴密觀察,細心護理;產科手術應動作輕巧、敏捷,註意清潔,防止感染;產後如發現有出血傾向者即應積極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