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補人益體物質虧損,增強機能活動,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虛弱證候為主要作用的一類中藥。又稱補虛藥、補養藥。

  功用 本類藥物的作用可概括為補虛扶弱。具有益氣、養血、滋陰、助陽的作用。結合藥物的歸經,又分別具有大補元氣、補氣升陽、補肺氣、補脾氣、補心氣、補心血、補肝血、補肺陰、補胃陰、補肝陰、補腎陰、補腎陽、補精血、強筋骨等作用。

  分類及適應證 根據藥性和主治病證的不同,補益藥一般分補氣藥、補血藥、補陰藥和補陽藥四類(見表)。①補氣藥。用於治療氣虛證。氣虛證主要見於肺氣虛和脾氣虛。肺主氣,肺氣虛則少氣懶言,動則氣喘,易出虛汗。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虛則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泄,甚則浮腫脫肛等。凡具以上癥狀者均可選用補氣藥治療。又因氣能生血、氣能攝血,故血虛或因脾不統血而出現的大出血,也當配補氣藥。因大吐,大瀉,大失血,大病所致的元氣極虛,脈微欲絕,或汗出肢冷的亡陽厥脫證,也可配其他回陽救逆藥來補氣固脫,以資急救。常用藥有人參、黨參、西洋參、太子參、黃芪、白術、山藥、扁豆、甘草等。②補血藥。用於治療血虛證。血虛證主要見於心血虛和肝血虛。心血虛常見面色不華,唇舌色淡,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或出現結、代脈。肝血虛常見面色萎黃,指甲蒼白,眩暈耳鳴,視物昏花,月經後期,量少色淡,甚則經閉等。上述證候均可選用補血藥治療。因肝腎同源,精血同源,對一些腎精不足者,也常配用補血藥。常用藥有當歸、熟地黃、何首烏、白芍、阿膠、龍眼肉等。③補陰藥。用於治療陰虛證。陰虛證主要見於肺陰虛、胃陰虛、肝陰虛、腎陰虛。肺陰虛多見幹咳少痰,或咯痰帶血,口幹舌燥,咽痛音啞等癥。胃陰虛多見舌絳苔剝,咽幹口渴,納呆不饑,胃中嘈雜,嘔噦,或大便燥結等。肝陰虛多見兩目幹澀,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眩暈等癥。腎陰虛常見腰膝酸軟,遺精滑泄,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心煩失眼等。上述證候可選用補陰藥治療。常用藥有沙參、麥冬、天冬、石斛、玉竹、黃精、百合、枸杞子、桑椹、墨旱蓮、女貞子、龜版、鱉甲等。④補陽藥。用於治療陽虛證。陽虛證多見於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補心陽、溫脾陽的藥物參見溫裡藥。腎陽為元陽,是人體陽氣的根本。陽虛諸證往往與腎陽不足有關。腎陽虛可見肢寒畏冷,腰膝酸痛,陽痿早泄,宮冷不孕,白帶清稀,遺尿尿頻,小便清長等。上述證候均可用補腎陽的藥物治療。對於腎不納氣,呼多吸少的腎虛作喘;腎陽虛,氣化不利,陽虛水泛的水腫;腎火衰微,不能溫運脾土的五更泄瀉等,也須選用補陽藥治療。常用的藥有鹿茸、鹿角膠、巴戟天、肉蓯蓉、仙茅、淫羊藿、胡蘆巴、杜仲、續斷、狗脊、骨碎補、補骨脂、冬蟲夏草、蛤蚧、胡桃肉、紫河車、菟絲子、沙苑子、鎖陽、海狗腎、韭菜籽、陽起石等。

常用補益藥

常用補益藥續表

常用補益藥續表

常用補益藥續表

常用補益藥續表

常用補益藥續表

  配伍 人體的氣、血、陰、陽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在病理上又可相互影響。故在應用補益藥時,除根據虛證的不同類型,選用相應的補虛藥,即氣虛補氣、血虛補血、陰虛補陰、陽虛補陽以外,還應根據病情,註意藥物的配伍應用。如氣虛證和陽虛證,表示機體的活動能力衰退。陽虛多兼氣虛,而氣虛又多導致陽虛;陰虛和血虛證,表示機體精血津液的耗損,陰虛多兼血虛,血虛也易導致陰虛。故臨證時往往補氣藥和補陽藥,補血藥和補陰藥,相互配合應用。對於氣血兩虛,陰陽俱虛的病證,應采取氣血雙補、陰陽並補的方法,補氣藥與補血藥同用,或補陰藥與補陽藥同用。在應用補氣藥時,如出現氣滯胸悶、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應配伍理氣藥同用。在應用補血藥時,常配以適當的補氣藥,以補氣生血,增強補血效果。在應用補陰藥時,如餘熱未盡者,當與清熱藥同用;陰虛陽亢者,當配以潛陽藥。在應用補陽藥時,如見遺精滑泄,崩漏淋漓不止,白帶綿綿不斷、五更瀉泄者,當配以澀精止遺、固崩止帶、澀腸止瀉藥。此外溫補腎陽時,還當考慮腎為水火之臟,陰陽互濟的特點,當配以滋補腎陰的藥物。

  用藥註意事項 補益藥不可用於實證,否則可致“閉門留寇”而加重病情。補益藥並非有益無害,多多益善,用之不當也可產生不良後果。補血藥粘滯難消,補陰藥甘寒滋膩,凡脾胃虛弱,濕濁中阻,腹脹便溏者,不宜使用。補陽藥性多溫燥,傷陰助火,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現代研究 藥理研究表明,補益藥對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及特異性免疫功能均有增強作用。有些補虛藥能提高機體的適應性,增強機體對各種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調節病理過程,使紊亂的機能恢復正常,稱適應原樣作用。有些補益藥對腎上腺皮質系統有興奮作用,能促進乳腺、子宮、陰道、卵巢、睪丸的發育;有些補益藥對糖、脂肪代謝有調節作用,並能促進蛋白質合成,增高白蛋白及球蛋白含量。某些補益藥有強心作用,能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心肌供血、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某些補益藥能提高造血機能,促進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生成;某些補益藥有提高機體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食欲,並能降低疲勞、增加體重,有滋補強壯作用。

  補益藥廣泛用治多種疾病,如慢性胃腸炎、慢性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子宮脫垂、脫肛、慢性腸炎、痢疾、慢性氣管炎、肺結核、肺氣腫,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子宮功能性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神經衰弱、心血管神經官能癥、肺結核、腎結核、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壓、小兒發育不良;慢性腎炎、性神經衰弱、男子精子量少,女子排卵障礙引起的不孕癥,席漢氏征、男狀腺機能低下;慢性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心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高熱煩渴,或亡津失水所致感染性休克;以及癌癥術後、化療後的綜合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