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法之一,治療氣虛證的方法。又稱益氣。氣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之一。氣虛則臟腑功能衰退,補氣能增強臟腑功能,治療由氣虛所致的臟腑功能減退的證候。氣虛證常因飲食失調,老年體弱,久病所致,臨床表現出臟腑功能衰退的證候。常見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疲倦乏力,自汗納少,舌淡,脈虛無力等癥。根據不同臟腑的氣虛證臨床表現的特點,可採用不同的補氣法,如補肺氣、補脾氣、補心氣、補腎氣(見補肺、補脾、補心、補腎)等。補氣常用人參、黨參、黃芪、白術、山藥等藥。常用方劑有:補肺湯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腎氣丸。

  補氣法常與其他治法配合使用。如肺氣虛,常自汗出,活動後加劇,宜與止汗法配合使用;脾氣虛,脘腹脹滿,宜與行氣法配合使用;腎氣虛,遺精,宜與澀精法配合使用;氣血雙虛,宜與補血法配合使用等。

  臨床註意事項:①肝火、肝陽上亢、痰阻引起的頭暈目眩,食飲積滯或濕濁中阻引起的胃脘脹滿等實邪致病,不宜使用補氣法。②氣虛兼有實邪的病證補氣法宜與祛邪法配合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