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醫學傢。中醫利用切脈診斷的創始人。即秦越人。渤海郡鄚(今河北任丘)人。年輕時從長桑君學醫,盡得其傳。他善於診斷,尤精於望診和脈診。史載他以望診判斷齊桓侯的病癥,由淺入深,並預言其預後不佳,齊侯因拒絕接受診治,果然不起。又曾從脈判斷虢太子之“屍蹶證”為假死,並據此以針熨諸法而救活。司馬遷所撰《史記·扁鵲傳》中稱:“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並盛讚扁鵲醫德高尚,認為他有“六不治”的信條,其中“信巫不信醫”、“驕姿不論於理”、“輕身重財”者不治的思想,,足堪為後世楷模。又載:扁鵲當時曾遊走各國,並隨俗為變,或為帶下醫(婦科),或為小兒醫,或為耳目痹醫;其醫術又相當高明,既能施針砭,又能用湯熨。因而《史記》推崇他“為方者宗”。據傳《難經》為扁鵲所作,主要為討論脈理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