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食積停滯,脘腹脹滿,噯腐吞酸,厭食腹瀉的丸劑型中成藥。方劑來源於《丹溪心法》。本方命名原由有二:一是本方雖由消導藥為主組成,但作用平和;二是本藥能消積和胃,胃腑以通為和,故名。

  藥物組成 山楂(焦)300克,神曲(炒)、半夏(制)、茯苓各100克,萊菔子(炒)、麥芽(炒)、橘皮、連翹各50克。

  功能分析< 方中用山楂為君,以消一切飲食積滯,尤善消肉食油膩之積。神曲消食健脾,善化谷食陳腐之積;萊菔子消食下氣,長於消面食痰濁之積,麥芽健脾開胃而消面乳之積,共為輔藥。主輔協同,可消各種飲食積滯。佐以半夏、陳皮行氣化滯,和胃止嘔;茯苓健脾利濕,和中止瀉;食積易於化熱,連翹清熱而散結。諸藥合用,食積得化,胃氣得和,共奏消食和胃之功。

  主治病證 飲食不節,損傷脾胃,升降失職,食積內停,脘腹痞滿脹痛,惡食嘔逆,噯腐吞酸,大便泄瀉惡臭,舌苔厚膩,脈滑。

  西醫診為慢性胃炎、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腹瀉等均可用此藥。

  劑量用法 本藥為水丸制劑,每袋6克。每次口服6克,每日兩次,小兒酌減。體虛無積滯者忌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