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中藥研成粉末,均勻撒佈於病變部位,或撒佈於膏藥、油膏上,然後貼敷於患處的藥物外治法。適用於外科瘡瘍、皮膚病和五官科疾病。根據病情不同分為:

  消散瘡腫法 用於瘡瘍初起、腫勢較局限的陽證或陰證。常用陽毒內消散治療陽證,陰毒內消散治療陰證。

  提毒去腐法 又稱拔毒法。適用於瘡瘍初起,膿栓未落,腐肉肉未脫,或膿水不凈,新肉未生。常用升丹(含氧化汞、硝酸汞、氧化鉛等)治療,在使用時,需按熟石膏與升丹的比例加以配制,有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等,其祛腐作用隨升丹比例的加大而增強。如腐肉未去,膿水不凈可用五五丹;腐肉已脫,膿水已少可用九一丹。升丹乃劇毒藥,慎勿入口;大面積使用吸收易發生汞中毒;五官顏面應用要特別小心,以免腐蝕面部,有損容貌。

  腐蝕平胬法 適用於瘡瘍成膿未潰,或潰後瘡口太小,腐肉難脫,或胬肉突出,難於收口等。用於開大瘡口,排除腐膿可用藥捻法,常用五五丹、七三丹、八二丹;用於咬頭穿膿、蝕落疣贅可用白降丹;治療瘰癧,攻潰拔核,腐蝕外痔瘺管可用三品一條槍;耳痔、鼻痔可用硇砂散(硇砂、輕粉、雄黃、月石、銅綠、枯礬、冰片)蘸於藥棉上塞入鼻、耳內,蝕去息肉;瘡口胬肉突出可用平胬丹(烏梅肉、月石、輕粉、冰片)。腐蝕藥與平胬藥均含汞、砷等成分,用時宜謹防傷及健康組織及筋骨,指趾頭面肉薄近骨之處,用時應加賦形藥,以降低其濃度,達到治療目的即應改用其他藥。對汞、砷有過敏史者禁用。

  生肌收口法 不論外科瘡瘍的陰證、陽證,若腐肉已脫,膿水將盡,或已見新生肉芽生長時,可在局部撒佈生肌收口藥,如生肌散、八寶丹等。膿毒未清,腐肉未盡,或竇道較深,或已成瘺管時,不宜用生肌收口藥。

  收斂止血法 適用於皮膚潰瘍或創傷出血不多血絡損傷者。潰瘍出血常用桃花散;創傷出血常用麒麟竭散,並加壓包紮。

  清熱收濕法 適用於皮膚病。如皮膚濕癢糜爛,略有滲液者常用三石散(爐甘石、熟石膏、赤石脂);潮紅成片,丘疹瘙癢,少有滲液者常用青黛散(青黛、石膏、滑石、黃柏);腳癬濕癢,浸淫流水可用腳氣散(枯礬、白芷、爐甘石、龍骨、冰片);濕毒瘡瘍,紅腫潰爛,痛癢不止破流黃水者,可用黃水瘡藥。註意滲液多者用摻藥有礙分泌物排出,易引起皮炎;有毛發處摻藥易粘結一起,不易脫落,必須用時,可剃去毛發再摻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