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經病中某一經病證未愈又出現另一經病證時的稱謂。並病是對六經病傳變的補充,反映瞭疾病傳變過程中的複雜情況。常見有太陽陽明並病、太陽少陽並病等。

  太陽陽明並病:太陽經證未愈,病邪傳入陽明經,兼見陽明病證候。多因太陽病發汗不徹以致表邪不得外泄,反內傳於陽明。若邪熱尚怫鬱在表,不惡寒,微汗出,四肢或腹中疼痛,按之無固定之處,面色紅赤,煩躁短氣,為太陽表證未解,又見陽明裏熱。治宜小發其汗,兼以清裏,可用桂枝二越婢一湯,散寒疏疏衛,和營清裡。若太陽病已罷,邪熱全入陽明,裡熱蒸騰,大便燥結形成腑實,甚至熱邪上擾神明,證見潮熱,手足苰苰汗出,大便難,譫語等,則宜以大承氣湯通下陽明實熱。

  太陽少陽並病:由太陽之邪未罷傳並少陽經所致,既有頭項強痛的太陽表證,又有目眩、心下痞硬等少陽半表半裡之證。治療可用針刺法,取穴大椎、肺俞,以泄太陽之邪;並刺肝俞,以瀉少陽之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