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脈循行分佈和氣血運行的基礎上,進一步說明經氣上下、內外的對應關係的理論。是經絡學說的組成部分。對針灸臨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標本 “標”與“本”是相對的概念,也是一種主次的關係。舉凡病因與癥狀、先病與後病、正氣與邪氣、病在內與病在外等,都有標本的關係。這裏所說的標本是指十二經標本。標,是指末梢,其位在上;本,是指根本,其位在下。十二經標本,是指經脈分佈有上下、內外部位的不同,,但同一經脈分佈的上下、內外部位,因其經氣相通,故有著密切的相互對應關系。為瞭更好說明這一關系,古人引用瞭標本的概念。由於頭面、軀幹相對四肢位置較高,故經絡在四肢者為本,在頭面、軀幹者為標。

  十二經標本理論首見於《靈樞·衛氣》。該篇所述十二經標本的部位結合相應的就近腧穴可列表如下。

十二經脈標本表

  根結 “根”有根源、起始之義,“結”有結聚、歸結之義。十二經根結是指經氣的所起與所歸。《靈樞·根結》說:“太陽根於至陰,結於命門,命門者,目也。陽明根於厲兌,結於顙大,顙大者,鉗耳也。少陽根於竅陰,結於窗籠,窗籠者,耳中也。……太陰根於隱白,結於太倉。少陰根於湧泉,結於廉泉。厥陰根於大敦,結於玉英,絡於膻中。”所指為足三陽、足三陰之根結。又“手太陽根於少澤,……手少陽根於關沖,……手陽明根於商陽。”據此,“根”指四肢末端之“井穴”,“結”指頭面軀幹的相應部位。

  十二經根結與標本的意義具有一致性,《內經》所記載之部位也大致相同或相近,它們都說明經氣的循行在上下、內外之間有密切聯系。但兩者在具體內容上又有區別,雖然根與本同位於四肢末端,結與標同位於頭面軀幹,但根之上有本,結之外有標,標本強調經脈分佈上下部位的相應關系,而根結強調經氣兩根間的聯系。

  臨床意義 標本根結理論主要是闡明經氣的貫通、集中與彌散的特點,因此,其所包括的范圍比較廣泛。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輸穴、原穴、絡穴、郄穴、下合穴等都可視為本部,而“五輸穴”中的“井穴”即為經脈之“根”,這些腧穴不僅可用於治療局部病患,也可用以治療頭面、軀幹及內臟疾患。《靈樞·絡始》說:“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頭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膕。”標本根結理論為局部取穴和遠道取穴的方法提供瞭依據,更加擴大瞭腧穴的主治范圍,並使針灸配穴方法更為全面和富有靈活性,對臨床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