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少量藥液滴於眼、耳、鼻中以治病的藥物外治法。因所用藥液量少,純淨而少雜質,易吸收而少刺激,故主要用於眼、耳、鼻病,也有用於內科和兒科病證的。

  滴眼法 古代滴眼用眼藥水主要靠煎汁、過濾、澄清、添加可溶性結晶性藥物等程式製成,因不能防腐和貯存,所以治眼病多用點眼法(將藥粉點於目眥)。現已從中藥提取有效成分,按眼藥水製備規程製劑,故刺激性小,奏效快,易貯存,使用方便,因此滴眼法已漸漸有取代點眼法之趨勢。滴眼法常用於治療沙眼、紅眼病、角膜潰瘍、麥粒腫、翳狀胬肉等病。如復方金銀藤滴液(金銀花藤、野菊花、板藍根、蒲公英)可用於暴發火眼等。

  滴耳法 將藥液滴入外耳道中治療耳病的方法。常用於治療膿耳、耳疔、耳內紅腫、癢痛潰爛、流膿流水等。如滴耳油治療膿耳、外耳道濕療等。

  滴鼻法 將藥液滴入前鼻孔治療疾病的方法。常用於治療鼻塞、鼻淵、鼻痔,以及咽喉痛、乳蛾等。古代還用於治療產後血暈、小兒急、慢性驚風等。如青金錠(延胡索、牙皂、青黛、麝香)水磨取汁滴鼻治療小兒急慢性驚風、乳蛾等。

  臨床註意事項 ①滴藥時,滴管應距患處一段距離,勿直接碰患處。②滴耳時宜先清洗患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