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齦出血,又稱牙衄、牙宣。齒齦屬胃,牙齒屬腎,故引起齒衄的原因同胃、腎二經關係密切,臨床以胃經實熱和腎經虛火較為多見。

  齒衄是局部癥狀,主要表現在齒齦的血色及牙齒是否鬆動。凡屬火盛迫血而齒衄,一般血色鮮紅,血量較多,常由飲酒嗜辛,過食高粱厚味,日久而化熱所致;腎虛而齒衄,血色較黯淡,血量較少,且有齒根浮動的癥狀,主要因腎陰虧虛,腎火內動之故。多和房室過度、疲勞、久病等有關。

  齒衄的主要要癥狀是齒齦出血。辨證時,應著重辨明病變所累及的臟腑和證候的虛實。①胃火內熾。齒衄,兼見齒齦紅腫疼痛,頭痛口臭,舌質紅,苔黃,脈洪數。治宜清胃瀉火、涼血止血,方用加味清胃散合瀉心湯加減,可酌加茅根、大薊、藕節以涼血止血。②陰虛火旺。齒衄,兼見齒搖不堅,舌紅少苔,脈細數,常因受熱及煩勞而誘發。治宜滋陰降火、涼血止血,方用滋水清肝飲合茜根散加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