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色比正常人淺淡的舌象。多主虛寒證或氣血兩虧。淡白舌按舌色的紅、白比例不同分為兩類:①較正常人的舌色略淡,但仍可見有紅色,虛證尚輕;②舌色枯白,血色全無,連口唇、齒齦均呈蒼白色,虛證較甚。

  淡白舌的形成,是由於陽氣不足,推動血液運行的力量衰減,或生化陰血的功能減弱,致使血液不能充分運行於舌質中,故舌質淺淡。淡白舌的舌體,一般較肥大,舌面濕潤多津,多數顯得浮腫嬌嫩,舌邊可見明顯齒痕。但也有舌體接近正常或略見瘦小的。淡白舌的的病變,主要有兩方面:①陽虛寒證。舌色淡白,舌體胖嫩,濕潤多津,舌邊有齒痕,可見畏寒,肢冷,浮腫,嗜睡,大便溏薄,脈沉遲等;②氣血兩虛。舌體與正常大小相似,或稍瘦小,舌面雖潤但並不多津,可見自汗,心悸,頭暈,耳鳴,唇淡,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脈細無力等。

  淡白舌的舌苔以白苔為多,也可見有黃苔的,一般不會出現光剝無苔的情況。如淡白舌兼有各色舌苔,則又說明不同的臨床病變情況。①淡白舌透明苔。舌色淺淡,舌苔薄白而透明,淡白濕亮,似苔非苔,為脾胃虛寒。②淡白舌白幹苔。舌苔幹而板硬為脾胃熱證,舌苔粗糙而如砂石為熱盛津傷。③淡白舌黃裂苔。舌色淡白,滿佈淺黃色苔,或厚或薄,卻有裂紋,津液微幹,偶見潤滑,為氣虛津少。④淡白舌黃滑苔。舌色淡白,舌苔淺黃而水滑濕潤,為脾虛而寒濕盛的表現。⑤淡白舌黑燥苔。舌淡白,舌苔灰黑,幹燥如刺,刮之即凈,主陽虛寒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