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觀察人體排出的代謝產物、嘔吐物和五官九竅所分泌液體的形、色、質、量變化診查疾病的望診方法。由於排出物均為有關臟腑生理病理活動的產物,因此,可以通過觀察瞭解有關臟腑的病變和邪氣的性質。人體的排出物包括嘔吐物、痰、涎、涕、唾、二便、經帶、汗、膿液等。

  痰涕涎唾 痰是由呼吸道排出的粘液,涕是鼻腔分泌的粘液,涎是從口腔流出的清稀粘液,唾是從口腔吐出的帶泡沫的粘液。痰黃粘稠,結而成成塊,屬熱痰,因熱邪煎熬津液而致;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點,屬寒痰,因寒傷陽氣,氣不化津;痰清稀而多泡沫,多屬風痰,因肝風挾痰上擾而致;痰白滑量多而易咯出,屬濕痰,因脾虛不運,水濕不化而致;痰少而粘,難於咯出,屬燥痰,因燥邪傷肺而致;痰中帶血而色鮮紅,多由陰虛火旺、熱傷肺絡而致;咳吐膿血腥臭,或吐膿痰如米粥,屬肺痛,由熱邪犯肺,熱毒久蓄,肉腐成膿而致;咳吐涎沫,口張氣短,是肺痿病證。鼻流濁涕是外感風熱,鼻流青涕是外感風寒,久流濁涕不止則屬鼻淵。口流清涎而量多,可見於脾胃虛寒;口流濁涎粘稠,則為脾胃濕熱所致。口角流涎而不能自主,睡則更甚,多屬脾氣虛;小兒流涎也可由胃熱或蟲積所致。吐出唾沫而量多,多為胃中寒濕或食積停滯或腎虛飲泛。

  嘔吐物 嘔吐物有飲食物、清水或清涎,還可混有膿血。通過觀察嘔吐物的形狀、顏色、質地、數量,可以瞭解引起嘔吐的不同原因。嘔吐物清稀無臭,由脾腎陽虛或寒邪犯胃所致,多為寒嘔;嘔吐物穢濁酸臭,因熱邪或肝火犯胃所致,多為熱嘔;嘔吐物酸臭而夾有不消化食物,多屬食積;若嘔吐不消化食物,但無酸臭氣味,且頻發頻止,則為肝鬱犯胃。嘔吐清水痰涎,伴口幹不飲,舌苔膩,多屬痰飲。嘔吐黃綠苦水,則為肝膽濕熱。如嘔吐鮮血或紫暗有塊,夾雜食物殘渣,為胃熱、肝火引起,或有瘀血。如膿血混雜,則是胃癰之征。

  二便 大便的產生、排泄,與肝的疏泄、脾的運化、胃的受納、大腸的傳導有關;小便則與膀胱和腎的氣化、肺的肅降和脾的運化功能有密切關系。因此,通過大小便的量、色、質等情況的觀察,可瞭解消化功能和水液代謝正常與否,並可判斷疾病的寒熱虛實。若大便如醬為大腸積熱;若似鴨糞而稀為虛寒;稠粘為熱盛津傷;幹結為津虧;兼夾白色膿液,為痢疾;兼夾不消化食物,為食積或脾虛。若小便深黃而混濁或白如米泔水樣為濕熱下註;小便色白清長為腎陽虛寒;小便色紅而濁,為尿血,多由血熱或腎陰虛所致。

  月經 主要觀察月經質、色的改變,以判斷婦女氣血盛衰和疾病性質。如月經量多,質稠或夾血塊,色深紅,多為血熱;若量多,質稀薄,色淡紅,多為氣虛。月經色暗,兼夾血塊,多為瘀血證;月經量或多或少,色或深或淡,多因肝氣鬱結所致。

  帶下 在正常情況下婦女陰道可有少量白帶分泌,若帶下量多,或淋漓不斷等,即為帶下病。主要觀察其顏色、形質變化,以瞭解其病邪性質。若帶下色白為寒、濕;色黃為實熱;色青為風濕,赤白相兼為肝經濕熱,各色相兼為五色帶,常為婦科危重病證。若帶下清稀為虛寒,稠粘為實熱,呈涕、唾狀的為脾虛夾濕,似膿液狀為內癰等。

   人體陽氣蒸化津液出於體表的排泄物。以觀察汗的顏色變化為主,從而瞭解病邪性質等情況。若汗出色如柏汁,染衣色黃,多因濕熱邪毒鬱蒸於內、熏於肌膚所致。黃汗為黃疸病癥狀之一。黃汗也可因外寒與內熱相搏,營衛壅閉所引起,而伴皮膚癢、發熱、身體困乏、口渴、小便不利等。汗出色紅污衣、為膽經鬱熱,迫血妄行所致,稱為紅汗。汗出稠粘,而後迅速呈黑色,洗凈後復見,稱為黑汗,多發於頭部,是腎臟氣陰兩虛之象。

  膿液 皮肉的液狀腐敗物,多見於外科瘡瘍病,為正氣排毒外出的現象。望膿液以色澤和形質為主,從而瞭解氣血盛衰和邪毒變化。若膿色黃白質稠,色澤鮮明,為氣血充足;膿色黃白,質稀,色澤明凈,為瘡瘍順證,是正氣勝邪的表現;膿黃濁,質稠,色澤不凈,為火熱內盛;若膿色綠黑,質稀,為毒邪內陷,病情較深重;膿中有瘀血,色紫成塊,為血絡受傷;膿如薑汁,多兼黃疸各癥,為病重危象。膿液稠厚,為正氣尚充足的表現;稀薄則正氣虛弱。膿液由稠厚變稀薄,說明正氣漸衰,病情加重;由稀薄變稠厚,說明正氣漸充,病情有好轉之勢。若膿液直流,其色鮮明,味不臭,為瘡瘍順證,病情不重;膿液如敗絮或粉醬水樣,色晦暗,味腥臭,是氣血衰敗,毒邪內盛,則為瘡瘍逆癥,病情重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