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醫傢。字省之,別號石山,人稱汪石山。安徽祁門人。出身於世醫傢庭。青少年時期曾攻讀經史,後來因母親多病,醫治無效而放棄科舉,隨父親汪渭學醫,至50歲左右,成為當地名醫。

  他在中醫基礎理論方面,闡述瞭氣血在人體生理、病理上的重要性,並提出“營兼血氣”的論點;在溫病學方面,明確提出“新感溫病”的概念,闡明瞭溫病病因學方面一個重要的因素,得到後世醫傢的公認,並廣泛運用於臨床實踐,作為審因辨證的依據;在臨床方面,主要吸取李東垣垣和朱丹溪的經驗,擅長應用調補氣血為主的治法,以善用人參、黃芪而著名。他註重醫德,精於辨證,對脈診有較深的造詣,反對把脈學神秘化或摻入玄秘的內容。論治強調探本求源,尤其對於外科疾患,認為“外科必本於內”,治療用藥不可單憑外表局部的變化,應該結合全身臟腑氣血的情況。但他的學術見解也有片面之處,如認為針刺隻能治有餘之病,而不能治不足之病;對小兒痘瘡的發病因素過於偏重父母“淫火之毒”等。著有《續素問鈔》、《運氣易覽》、《針灸問對》、《外科理例》、《痘治理辨》、《傷寒選錄》、《醫學原理》、《醫讀》、《本草會編》等,並曾補訂戴起宗的《脈決刊誤集解》,校訂戴思恭的《推求師意》。還有《石山醫案》,是汪機的門人陳桷匯集瞭汪機部分臨床驗案整理而成,此書是中國現存較早的病醫專著,並較全面地反映瞭汪機的學術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