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細粉或藥物提取物加粘合劑或輔料製成的球形固體劑型。春秋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已有以酒、油脂和醋等為粘合劑製成丸劑供內服的記載。《內經》、《傷寒論》及後世醫藥文獻中,有關丸劑製備、應用的資料更為豐富。隨著中醫藥學的發展和製劑工藝的進步,選用不同粘合劑、賦型劑製作的各種丸劑亦日益增多。丸劑吸收緩慢,藥力持久,服用、製作、攜帶、貯存都比較方便。缺點是生產流程長,污染機會多;操作不當時影響崩解和療效;有效成分標準較難掌握;有的服用劑量較大,小兒服用困難等。。丸劑一般適用於慢性疾病或久病體虛者,如十全大補丸等。某些作用峻猛,用以治療瘀血經閉,癥瘕積聚,但不宜作湯劑的藥物,為使其緩緩發揮藥效,也須制成丸劑,如鱉甲煎丸、大黃䗪蟲丸等。也有用以方便急救的藥物,但含有芳香性成分者,不宜加熱煎煮而宜做成丸劑,如安宮牛黃丸、蘇合香丸等。此外,一些貴重或難以入煎的藥物,或經高溫煎煮則破壞藥效的藥物,都可制成丸劑。

  丸劑按制備中所用賦型劑的不同分為蜜丸、水丸、糊丸、蠟丸、濃縮丸和滴丸等。

  蜜丸 用蜂蜜作粘合劑制成。在中成藥中是應用最廣的一種。適用於慢性、虛弱性疾病。根據丸粒大小和制法的不同,蜜丸又分為大蜜丸、小蜜丸和水蜜丸三種。大、小蜜丸均是以煉制過的蜂蜜為粘合劑,用塑制法制成的可塑性固體藥劑,丸粒較大,如銀翹解毒丸、六味地黃丸等。水蜜丸則以蜜水為粘合劑,用泛制法制成幹燥藥劑,丸粒小,尤宜於氣候較濕潤的地區生產和應用,如大補陰丸等。

  水丸 用冷開水、藥汁或處方規定的酒、醋等為粘合劑泛制而成,又稱水泛丸。制備時,還可根據藥物的性質、氣味等分層泛入,以掩蓋不良氣味,防止芳香性成分揮發散失。較蜜丸、糊丸易於崩解溶散,故吸收奏效快,如防風通聖丸等。

  糊丸 用米糊或面糊為賦型劑塑制或泛制而成。糊丸服後崩解遲緩,可延長藥效和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適用於制備含有劇毒或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如巴豆、馬錢子、生半夏、木鱉子、丹藥等)的丸劑。此外,噙化和供磨汁服的丸劑也宜制成糊丸。但因糊丸的粘性較大,崩解度難以掌握,制備保管不善時易黴敗,故較少應用。

  蠟丸 用蜂蠟為粘合劑制成。蠟丸在體內釋放藥物極為緩慢,藥效發揮時間較長,可防止藥物中毒和對胃腸產生刺激。凡處方中含有較多劇毒或刺激性強的藥物,並需要在腸道溶散釋放的,均適於制成蠟丸。但蠟丸的制作較困難,采用不多。

  濃縮丸 將部分或全部藥物提取液經濃縮制成清膏或浸膏,再同其餘藥物的細粉或輔料混和幹燥,粉碎,以水、酒或部分藥液作粘合劑制成。又稱粉膏劑。濃縮丸是在蜜丸和水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既保持瞭丸劑的特點,又縮小瞭藥劑的體積,且較易溶散吸收,可提高藥效,如安神補心丹。濃縮丸的制備、貯存、運輸、保管和服用均方便,是丸劑中有發展前途的一種劑型。

  滴丸 用固體分散技術滴制而成的一種新型丸劑。采用溶點較低的脂溶性基質或水溶性基質,將固體或液體藥物溶解,乳化或混懸於熔融的基質中,通過滴管滴入與之不相混溶的冷卻液中,使熔融的液滴驟凝成丸粒。滴丸,它制作方便,服用量少,適用於含揮發油的藥物。如蘇冰滴丸、蕓香油滴丸、牡荊滴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