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下腹中央的人體器官之一。有貯存和排泄尿液的作用。與膽、胃、小腸、大腸、三焦合稱為六腑。膀胱之經脈與腎相連,故膀胱與腎為表裏關係,膀胱通過經脈循行,與眼內角、頭頂、項後、脊柱兩旁、肩背、腰骶、膕窩、小腿、足背外側等部位相連,膀胱有病變時往往在這些部位上有所反映。

  膀胱在五行中屬水,水性寒;膀胱又屬足太陽經,所以又有“太陽寒水”之稱。

  主要生理功能< 膀胱的功能是貯存和排泄尿液。人體經胃攝入的水液通過肺、脾、腎、三焦、小腸、大腸諸臟腑的作用,佈散於周身,供人體利用後而殘留的一部分被化為尿液,貯存於膀胱,尿液在膀胱內貯存到一定限度時,即可及時自主地排出體外。所以膀胱與腎、肺、脾三臟的關系較為密切,其中又以腎臟為主。足太陽膀胱經屬膀胱絡腎,足少陰腎經屬腎絡膀胱,相互絡屬,表裡相關。因此,膀胱的貯尿和排尿功能全賴腎的氣化作用。也就是說,腎臟的功能正常,能使尿液下註膀胱貯存而不外流,貯存到一定程度又能及時地排泄。如果腎臟的功能失常,就會引起膀胱排尿的異常。膀胱與肺、脾的關系也主要體現在水液代謝上。肺有“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的作用;脾有轉輸津液、運化水濕的功能。若肺失肅降,水液就會壅滯於上,不能下註膀胱;若脾失健運,土不制水,水液也不下註膀胱,反溢於肌膚,出現水腫、尿少等病狀。

  病證及其診治 膀胱的病變主要表現在排尿異常上。大凡人體水液代謝失常、寒熱虛實變化,均可導致膀胱之病。若濕熱下註膀胱,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或小便淋瀝,尿色混濁或尿血,尿出砂石,或癃閉不通等癥狀。若腎臟虛寒、氣化失職,可見小便清白頻數或小便不禁,或遺尿,腰酸痛等癥狀。

  診斷膀胱病變,主要依據其臨床癥狀分析,有時在膀胱經脈循行的體表相應部位有壓痛、結節、皮疹、色澤改變等現象,可協助診斷。治療宜針對其寒熱虛實情況,施以恰當的治法。如膀胱濕熱者屬實,應清熱利濕;膀胱虛寒者,應溫養固脬。必須註意,膀胱病常與腎臟虛寒、肺失肅降、脾不健運等病機密切相關,在辨治膀胱病時,要考慮使用溫腎、宣肺、健脾等法方能藥證相符,提高療效。

  膀胱與腎為表裡關系,在養生保健方面與腎大致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