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醫學文獻學傢。以註疏《黃帝內經素問》及補入七篇缺文“大論”而著稱醫界。號啟玄子,居官,為太僕令。弱齡慕道,素好養生。對《內經》有深刻研究,尤精於《素問》。認為《素問》一書文簡意博,理奧趣深,凡天地之象、陰陽之候、皆臚列其中,而病理變化之緣由、生死壽夭之徵兆亦表彰於其內,所以尊崇《素問》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學好瞭它就“動則有成,猶鬼神幽贊”。歷代高明醫傢如扁鵲、淳於意、張仲景、華佗等就是深得《內經》奧妙而能發揚光大的人。王冰潛心汲汲曆12年(7500~762)對《素問》進行瞭全面細致的研究、整理、編次和註釋,並用他所得先師張公秘本補入傳世本《素問》所亡之第7卷。將原來的9卷擴展為24卷,由此使傳本《素問》中篇目重迭、前後不倫、文意懸隔等紕繆得以糾正。王冰更將其中簡脫文斷、義不相接者,搜求經論所有遷移以補其處;篇目墜缺、指示不明者,量其意趣加字以昭其義;篇論吞並,義不相涉、缺漏名目者,區分事類別目以冠篇首。王氏治學態度嚴謹;“凡所加字,皆朱書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雜糅。”“有如列宿高懸、套張不亂,深泉凈瑩,鱗介咸分。”更前後貫通,以《靈樞》解《素問》,要言不繁,深入淺出。如他用“陽氣根於陰,陰氣根於陽,無陰則陽無以生,無陽則陰無以化”來闡解陰陽互根的辨證關系。他為“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也”的原經文作註說:“言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故曰求其屬也。”這一精辟見解對中醫理論和臨床頗具指導意義。其所補七篇大論“居今《素問》四卷、篇卷浩大,不與《素問》前後篇卷等,又且所載之事與《素問》餘篇略不相通”因此宋臣己疑為《陰陽大論》之文。雖不無道理,卻迄無定論。而七篇大論賴以流傳,亦屬王氏之功。高保衡、林億在重廣補註《素問》之序言中評述說:王冰“得先師所藏之卷大為次註,猶是三皇遺文,燦然可觀”。王冰還撰有《玄珠密語》17卷、《元和紀用經》1卷,均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