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不足,升舉無力,反而下陷,臨床以脘腹脹墜、久泄脫肛、子宮下垂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常見於久泄、脫肛、陰挺,以及西醫的胃下垂、子宮脫垂、慢性腸炎等疾病。

  機體臟腑位置的穩定及功能正常與否,與人體元氣的盛衰攸關。如素體稟賦不足,或老年元氣虧虛,或飲食不節,思慮傷脾,或過度勞累,或婦女胎產過多,均可損傷元氣,致使元氣升舉無力,而反下陷,形成氣陷證。

  氣陷證的臨床表現以脘腹脹滿重墜,久泄,脫肛肛,陰挺(即子宮脫垂),甚則大便隨矢氣溢出,諸癥以勞累後為甚,舌淡苔白,脈細弱等為主,兼見氣短乏力,神疲懶言等氣虛表現。元氣虧虛,脾氣不升,中氣下陷,故脘腹脹滿重墜,尤以食後為甚;中氣下陷,大腸轉化失司,固澀無權,證見大便稀溏,久泄不止,甚則大便隨矢氣溢出,脫肛;元氣不足,胞脈受損,宗筋松弛,則陰挺;元氣不足,勞累耗氣,故諸證活動後加重。

  氣陷證的治療宜補益元氣、升舉提陷,常用補中益氣湯類加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