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醫方著作。原作168卷,《四庫全書》本改編為426卷。由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擫主持,滕碩、劉醇等編於永樂四年(1406)。本書廣泛搜集明初以前歷代醫籍中的方劑,並兼收筆記雜說及道藏、佛書中的有關資料,以匯輯傷寒、雜病、婦科、兒科等各科醫方為主,旁及方脈、藥性、運氣、針灸、本草。共收醫論1960則,方劑61739首,附圖239幅。全書大致可分七大部分。一為方脈、運氣總論。二為臟腑身形。三為諸疾,包括諸風、傷寒、時氣、熱病、咳嗽、喘、痰飲、積積聚,以及諸毒、雜治、食治、乳石、服餌、符禁等。四為諸瘡腫,分為瘡腫、癰疽、瘰癧、癭瘤、痔漏、金瘡、刺瘡、蟲獸傷、折傷、膏藥等。五為婦人,匯輯婦科經、帶、胎、產四類病證醫方。六為嬰孩,包括兒科診治。七為針灸,包括針灸總論、經絡腧穴及各種病侯的取穴。此外還附“本草藥品畏惡”和“本草藥性異名”。本書編於明初,舊籍多存,所引方書不下150餘種,其中不少現已亡佚,因此書中保存瞭極為豐富的醫方資料。由於搜羅務廣,書中不免間有重復、牴牾之處。因卷帙浩繁,久未重刊,故流傳不廣。195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據四庫抄本排印,1986年中醫古籍出版社據文淵閣本《四庫全書》影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