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存最早的骨傷科專著。一卷。又名《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方》、《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據稱為唐代會昌年間(841~846)藺道人所傳。藺道人精於骨傷科。會昌年間,唐朝庭廢宗教,以寺院內館舍,促令僧道還俗生產,藺氏流落江西宜春鐘村,以耕種為生。後因治癒契友彭叟之子的骨傷而名聞於時,求治者日眾,乃將所藏《理傷續斷方》授與彭叟後隱居。彭叟承其醫術,書亦得以傳世。

  書中記載局部沖洗、檢查、手法重定、局部敷藥、夾縛固定、內服損傷方藥藥及換洗等操作步驟;又載述復雜骨折的手術切開復位法,肋骨、顱骨骨折的復位法,肩、髖等關節脫臼復位法。對開放性損傷主張先清創後手法復位、縫合。主張夾縛固定後以軟物作墊、以減少局部“壓瘡”(褥瘡)的發生,認為夾縛固定用的杉木片間要留空隙以使氣血流通;提倡在有效固定和不發生骨移位的前提下,患肢作適當運動,體現瞭“動靜結合”的治療原則。書中收載有關傷科治療方40餘首。其中的四物湯至今不僅用於傷科,內、婦科亦廣泛應用。現存最早的版本為明代洪武年間刻本。195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有排印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