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之一,運用具有瀉下作用的寒涼藥物治療裏實熱證的治法。裏實熱證是熱邪與水飲、痰濕、宿食、瘀血等有形之邪互結於胃腸或人體其他部位的病證。寒下法有瀉熱通便,以祛除實邪的作用,適用於陽明腑實證,證見腹痛拒按,腹部痞滿,大便秘結或熱結旁流(腹痛滿硬拒按、大便清水無糞塊、其臭穢不可近),發熱,譫語,舌苔焦黃起刺,脈沉實或滑數等;或腸癰初起,右少腹疼痛拒按;或痢疾初起,下痢膿血,裏急後重等。常用大黃、芒硝、番瀉葉等藥與消痞除滿的枳實、厚樸配合使用。代表方劑有大承氣湯湯、小承氣湯等。

  臨床上使用寒下法時,需根據病情的輕重和不同的病證,選用不同的方劑。若證見腹痛滿硬而拒按;或熱厥、痙病、狂病見陽明腑實證時,用瀉下峻烈的大承氣湯。若證見大便秘結、胸腹痞滿,或痢疾,宜用瀉下作用較輕的小承氣湯。若證見腹拒按,大便秘結,痞滿不甚者,宜用瀉下作用較緩的調胃承氣湯。腸癰宜用大黃牡丹湯。

  臨床上應註意以下幾點:①裡實寒積,腹中冷痛,大便秘結,忌用本法。②陽明腑實重證,邪熱亢盛、陰液欲竭時,應及時使用下法,以保存陰液,稱急下存陰。③裡實熱證兼正虛、少陽證、表證、火熱證時需與補法、和解法、解表法及清法配合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