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醫學傢。字宇泰,一字損仲,號損庵,又號念西居士。江蘇金壇人。著作甚豐,尤以編輯《證治準繩》(又作《六科證治準繩》)、輯刻《古今醫統正脈全書》(又作《古今醫統》)聞名於世,對醫學發展與普及起瞭一定的作用。

  王肯堂出身官宦之傢,萬曆十七年(1589)進士,歷任翰林院檢討、福建佈政司參政等職,因上書言抗禦倭寇事被降調,萬曆廿年引疾歸裏。年少時,曾因母病習醫。辭職後,在傢潛心醫術,博覽醫書,並以醫名。所編《證治準繩》44卷,,博集醫書,並結合長期臨證心得,歷11年編成,具有醫學全書性質。全書闡述以證論治,故總稱《證治準繩》,包括《雜病證治準繩》、《雜病證治類方》、《傷寒證治準繩》、《瘍醫證治準繩》、《幼科證治準繩》、《女科證治準繩》。論及的科目和病種廣泛,每一證先綜述歷代醫傢治驗,後闡明己見,條理分明,且立論平正,不偏執於一傢,故廣為流通,多為後人所習用。所輯刻的《古今醫統正脈全書》(1601),收集瞭自《內經》起至明代以前各朝較有代表性的醫著44種,為現存較有影響的醫學叢書。另著有《醫鏡》4卷(1641),分述臨床各科病證,指其大要,令一覽即曉知辨證用藥。《肯堂醫論》(又名《新鐫醫論》)3卷(1602),系其在內科雜病、婦科治驗方面的臨證心得和對醫學的評論。《鬱岡齋筆塵》主要為讀書札記,醫藥僅占十分之二三,其中記載西方歷算及與利瑪竇交往等史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對新鮮事物的敏感與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