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法之一。運用具有芳香化濕作用的藥物治療水濕病證的治法。芳香藥物性多溫燥,燥能勝濕,且具有醒脾即促進脾的運化功能故能化濕。芳香化濕法適用於濕困脾胃、濕溫初起等證,證見脘腹脹滿,口淡無味,噁心嘔吐,肢體沉重,大便稀溏,或頭痛惡寒,身熱不揚、午後熱甚,舌苔厚膩,脈濡緩或滑等。常用的芳香化濕藥有藿香、佩蘭、紫蘇葉、白豆蔻等,並常與淡滲利濕、燥濕的藥物配合組成方劑,代表方劑如香蘇平胃散、藿樸夏苓湯。

  若濕困脾胃、運化失常,證見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惡心嘔吐,肢體沉重,怠惰嗜臥,大便稀溏,苔白膩而厚,脈緩等,治宜芳香化濕、理氣和胃,方用香蘇平胃散;濕溫初起,濕鬱衛氣,證見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胸脘痞悶,不饑不渴,身熱不揚,午後熱甚,苔白膩,脈濡緩,治宜芳香化濕、宣透氣機,常用藿樸夏苓湯。

  臨床使用註意,濕溫化燥,深入營血不應使用本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