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外耳道的乳頭狀贅生物。見於明代《瘍醫準繩》,又名耳痔。其特徵為耳竅內有小肉突出,櫻桃到棗核大小,不痛。逐漸長大,可影響聽力。相當於西醫的“外耳道乳頭狀瘤”。治療以外治為主。本病由痰濕氣血凝聚而成。臨證可見到耳竅內有小肉突出,形如櫻桃、羊奶頭、棗核形,或如蘑菇狀。微紅脹痛,突出耳道口,多色紅、濕潤,觸之疼痛,或有出血,逐漸長大則影響聽覺。治療一般不需用內服藥,若繼發感染,脹痛重者,宜清肝火,方用柴胡清肝湯加減。外治:可用烙法,去除贅生物。若有感染,需控控制炎癥後,才能用烙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