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地球化學傢。1895年8月21日生於彼得堡,1975年11月16日卒於莫斯科。1924年畢業於軍事醫學院和列寧格勒大學化學系。1953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曾任蘇聯科學院地球化學與分析化學研究所所長,莫斯科大學教授,蘇聯聯科學院副院長等職。維諾格拉多夫早年參與瞭生物圈地球化學的創建工作,研究瞭生物體的化學組成變化,特別是其稀有分散元素的含量與生物體演化的關系。他提出瞭生物地球化學省的概念,發展瞭生物圈地球化學找礦法,創立瞭蘇聯同位素地球化學新學派。他將同位素地球化學廣泛應用於解釋巖石成因、成礦和地質體的年齡。他測定瞭地殼中主要巖石的平均組分,特別是俄羅斯地臺的巖石組分,主持編制瞭俄羅斯地臺的巖性-古地理圖集。從60年代起,他致力於隕石的組分和行星化學研究,提出瞭行星外殼形成機制假說。他首先發現月球表面存在玄武巖,最先確定瞭金星大氣的組分。主要著作有《海洋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組成》(1935~1944)、《土壤中稀有分散元素地球化學》(1957)、《地球的化學演化》(1959)、《海洋地球化學概論》(1967)和《行星化學》(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