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學研究的物件是整個可觀測時空範圍的大尺度特徵。目前已探測到的距離尺度是150億光年,時間尺度是100億年,包含一億個星系。根據星系計數、射電源計數和微波背景輻射等實測資料得知,在大於一億光年的宇觀範圍內,物質的空間分佈是均勻的和各向同性的。作為研究宇宙學的前提,宇宙學傢建立瞭一個資用假設(working hypothesis)。這個假設就叫作宇宙學原理,就是說在宇宙學尺度上,任何時刻,三維空間是均勻的和各向同性的。它的含意是:①在宇宙學尺度上,空間任一一點和任一點的任一方向,在物理上是不可分辨的,即無論其密度、壓強、曲率、紅移都是完全相同的。但同一點,在不同時刻,其各種物理量卻可以不同,所以宇宙學原理容許存在宇宙演化。②宇宙中各處的觀測者,觀察到的物理量和物理規律是完全相同的,沒有任何一個觀測者是特殊的。地球上觀察到的宇宙演化圖景,在其他天體上也會看到,所以能建立宇宙時概念。既然任何隨時間演變的天體和現象都可以用來標度時間,宇宙圖景也能作為時間標度。在宇宙中,處處有完全相同的宇宙圖景,也有完全相同的宇宙時。

  完全宇宙學原理是宇宙學原理的進一步推廣。它的大意是:不僅三維空間是均勻的和各向同性的,整個宇宙在不同時刻也是完全相同的。根據宇宙學原理可以推導出演化態宇宙的羅伯遜-沃爾克度規。運用完全宇宙學原理則能得到穩恒態宇宙度規,利用不同的度規可建立各種宇宙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