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時的經學傢和天文學傢,字景伯,扶風平陵(今陝西省咸陽西北)人。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六年,卒於和帝永元十三年。曾任左中郎將、侍中領騎都尉。於章帝元和二年(西元85年)至和帝永元四年(西元92年)間,與編䜣、李梵、衛承、李崇等人多次討論東漢《四分曆》的修訂問題。《後漢書·律曆志》載有他的議論。他肯定瞭李梵、蘇統發現的月亮運動有快慢變化的現象,並且指出月行速度最大的位置每個月向前移動三度。這實際是現代所謂的近點月(見月)和近地點進動概念。他還大力介紹民間天天文學傢傅安的測量結果,說明量度日、月的運行用黃道度數比較準確。東漢靈臺(皇傢天文臺)上用的黃道銅儀就是在他的倡議下建造的。他特別指出《太初歷》所定的冬至點位置已經移動。他的意見對東漢《四分歷》的改進起瞭重要的作用。此外,賈逵在古文經學傳授方面也起過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