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義大利物理學傢和天文學傢,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之一。義大利比薩城人。生於1564年2月15日,卒於1642年1月8日。

  生平 伽利略17歲時,,在比薩大學學醫,以數學和物理見長,因善於辯論而聞名全校。1585年離校回傢,專心研究古代希臘人的科學著作。他發明瞭測定合金成分的流體靜力學天平,1586年寫出論文《天平》。這項成就引起全國學術界的註意,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1589年寫瞭一篇論固體的重心的論文,獲得新的榮譽。母校比薩大學因此聘他擔任數學教授,時年僅25歲。此後,他的生活經歷瞭三個時期:在比薩大學任教三年(1589~1591年);在帕多瓦大學任教十八年(1592~1610年);自1610年起,至1642年去世為止,移居佛羅倫薩,任托斯康大公爵的首席哲學傢和數學傢。中間曾兩次去羅馬:1611年去表演他的望遠鏡;1633年去宗教法庭受審。他在力學上的貢獻主要在前兩個時期,而天文學上的發現和對哥白尼學說的宣傳和發展則在第三時期。不過,1633年被宗教法庭定罪以後,早年的力學研究再次成為他的主要工作。

  對天文學的貢獻 1609年,伽利略親手制造和改進幾具望遠鏡,並用來巡視星空。他發現所見恒星的數目隨著望遠鏡倍率的增大而增加;銀河是由無數單個的恒星組成的;月面上有崎嶇不平的現象;金星也有圓缺的變化;木星有四個衛星。他還發現太陽黑子,並且認為黑子是日面上的現象,由黑子在日面上的位移,他得出太陽的自轉周期為28天(實際上是27.35天)。

  這一系列的發現轟動瞭當時的歐洲,對哥白尼日心體系給予有力的支持。當時的意大利仍處於教會的嚴酷統治之下,許多人不肯承認同《聖經》和亞裡士多德著作相違背的新思想、新事物。伽利略的發現曾經在一個長時期內不被多數人承認,反被看成是錯誤的東西。帕多瓦大學的教授們不願去看伽利略的望遠鏡。而比薩大學的同事們則試圖用邏輯推論來證明:“伽利略是靠瞭巫術的符咒,把新的現象從天空咒瞭出來”。一位名叫席塞的天文學傢竟然說,伽利略的發現全是假的,“因為亞裡士多德的書上從來沒有講過這些東西,並且又是和亞氏所說的完全相反”。無怪乎1610年8月19日伽利略在給開普勒的信中氣憤地說:“對於這些人來說,真理用不著到自然中去尋找,而是從古人著作中追求。”

  伽利略在介紹他這些新發現的兩本書:《星際使者《(1610年)和《關於太陽黑子的書信》(1613年)中,都力主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以觀測到的事實,推動瞭哥白尼學說的傳播。懼怕真理的宗教法庭終於在1616年3月5日把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列為禁書,並且警告伽利略必須放棄哥白尼學說,不得為它辯護,否則將受監禁處分。但是,伽利略未被嚇倒,用瞭很長的時間寫成《關於托勒玫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一書。這部書在1632年出版後,更加激怒瞭教會。1633年2月,宗教法庭把伽利略傳到羅馬,宣判伽利略有罪,並責令他懺悔,放棄自己證明瞭的學說。此後,《對話》一書被禁止流傳。伽利略被指定居住於佛羅倫薩效區,不得離開。他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仍努力研究。1634年寫成一本力學著作──《關於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並偷運出意大利,於1638年在荷蘭萊頓出版。1637年他完成最後一項天文學方面的發現:月亮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動,不久就雙目失明瞭。

  

參考書目

 伽利略著,上海外國自然科學哲學著作編譯組譯:《關於托勒玫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74。( Galileo Galilei,Dialogue Concerning the Two Chief World Systems-Ptolemaicand Copernican,Univ.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