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近地空間存在著磁場,在類地行星中地磁場的強度是最大的。地磁場主要來源於地球內部,而來自外太空的成分還不到1%,可以把地磁場主要看成偶極磁場。它存在著南北兩個磁極,連結南北兩磁極的軸稱地磁軸,地磁軸與地球自轉軸並不重合,有11°多的交角。磁極的位置有長期變化。1970年,地磁北極位於北緯78°6,西經70°1處。最近時期地磁北極的緯度每年增加0°004,而它的經度(西經)每年增加0°007。1970年的地磁偶極矩為7.98×1025電磁單位,最近時期平均每年減小4×1022電磁單位。

  地磁要素 地磁場的大小和方向用磁場強度F表示,單位為高斯。偶極磁場的強度同距離的三次方成反比,在離地面不太遠的地方,地磁場顯得比較對稱,地磁效應和一個巨大的磁棒所產生的效應很相似。而在遠處,由於太陽風的作用就極不對稱瞭。地磁場的邊界,在朝向太陽的一面,離地心隻有8~11個地球半徑左右,在背向太陽的一面,則延伸到遠超過地月距離。F可分為三個分量:水平強度H,是F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磁偏角D,是H與正北方向的夾角;磁傾角I,是F對水平面的傾角。F也可分解為向北、向東和向下的三個分量XYZ,這三個分量通常也可稱為北向分量、東向分量和垂直分量。這些量可以確定地磁場的大小和方向,所以稱為“地磁要素”。根據測量得知,在同一高度上靠近赤道處地磁場較弱,而靠近磁極處則較強。如地球表面赤道上的磁場強度約為0.29~0.40高斯,而在地磁北極和地磁南極的磁場強度則分別為0.61高斯和0.68高斯。根據地磁場測量結果並按一些模型可得出地磁場的總能量約為3.4×1026爾格。

  地磁場的變化 地磁場的強度不是固定的,它有短期和長期變化。短期變化包含有日變化、太陰日(月球連續兩次上中天的時間間隔)變化和季節變化以及各種幹擾等。地磁場的這種短期變化部分常稱為地球變化磁場。除去短期變化後的地磁場稱為地球基本磁場,或稱基本地磁場,基本地磁場的地磁要素有長期變化。根據近四百多年來的測量,這種變化的表現之一為西向漂移。例如,在1550年零度磁偏角線約在東經20°處橫跨赤道,而現在已西移至西經75°處過赤道。其次,正如前面所指出的,磁極的位置和磁偶極矩也有長期變化。太陽風、宇宙線、電離層、極光等都對地磁場有影響,它們使地磁場發生短期變化。太陽風還會使地磁場局限在一定的范圍內(見地球磁層)。太陽活動較強時,太陽風的能量會大大增加,從而導致地磁場的強烈擾動(見磁暴)。地磁場能俘獲來自太陽和其他天體的帶電粒子,形成著名的范愛倫帶(見地球輻射帶)。地磁場的研究和近地空間的物理性質的研究有密切關系,這種研究常常要依靠空間探測提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