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行星、小行星自轉週期具有相似性的定律。阿爾文等人註意到,行星(尤其是體積較大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已經測定自轉週期的50多顆小行星,儘管品質相差懸殊(如從1019克的小行星到1030克的木星相差可達1011倍),但自轉週期的的數量級卻是相同的。阿爾文把這種自轉周期的相似性稱作“自轉的等時性”或“等周律”。他認為,行星在形成初期自轉周期基本相同,目前某些行星自轉較慢,則是後來長期演化的結果。如:水星和金星因受太陽的潮汐阻尼作用,自轉周期變得很長;地球由於日、月潮汐作用以及把部分原始角動量轉移給瞭月球,自轉已減慢到目前的狀態,估計在它“俘獲”月球以前,自轉周期至多不超過5~6小時;與此相似,海王星的原始自轉周期也可能比目前短;對其他幾個較大的行星來說,它們的衛星和太陽的潮汐作用對它們自轉的影響甚小,它們目前的自轉比較接近原始狀態。小行星的自轉也沒有受到多少潮汐制動。至於等周律的原因,阿爾文等人用吸積理論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