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天文學傢。1908年9月18日生於第比利斯。1928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大學,1934年任該校教授,領導天文學教研室。1946年任比尤拉坎天體物理臺臺長至今。1953年當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1961~1964年任國際天文學聯合合會主席。

  阿姆巴楚米揚對恒星起源理論頗有研究,尤其強調災變、爆發活動在恒星的形成和演化中以及在星系的演化中的作用。四十年代末提出星協概念。六十年代轉向星系核和宇宙學的研究。他提出超密態假說,用以說明天體和宇宙的起源,認為天體的演化是沿著從密到稀的方向進行的。1951年巴德和閔可夫斯基證認強射電源天鵝座A為兩個相連的星系,並認為這是兩個星系相碰;而星系的相碰可能是常見的現象,以此說明大量射電星系的存在。1955年阿姆巴楚米揚提出瞭相反的意見:天鵝座А不是兩個相碰的星系,而是一個正在爆炸(分裂)的星系。他從多重星系的研究,認為多重星系的主要傾向是分裂,而不是碰撞。隨後,爆發星系(如Μ82)的陸續發現,證實瞭他的看法(見特殊星系)。在恒星起源問題上,他認為恒星不是由彌漫物質,而是由密度極大的星胎(超密物質)形成的。在恒星天文學、星系動力學和其他領域,他也有相當的研究,並有強烈的哲學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