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明顯的激烈活動,而存在期大大短於正常星系演化尺度(1010年)的星系,又稱活動星系,其總數約占正常星系的百分之一。星系激擾活動有兩個判據。一是非熱輻射。如果星系的射電、紅外、紫外或X射線光度相當於、甚至大於光學光度,那麼這個星系的輻射肯定不是黑體輻射,而是非熱輻射(見熱輻射和非熱輻射)。二是引力不平衡。如果星系的成員天體具有每秒幾千公裡的非圓周運動速度,其演化時間短於引力穩定狀態態下的星系的自轉時標(108年),那就表示星系處於引力不平衡狀態。激擾星系有以下的標志和特征:①極亮的核:核心通常極小而光度極高,有的還是強射電源。②噴流結構:從星系延伸或拋射出來的發光結構,存在期短於動力學演化時標,往往是非熱輻射源。③快速光變:光學波段的亮度變化以月計甚至以日計。④光譜中有寬發射線:發射線寬度相當於每秒幾千公裡的速度;禁線通常窄於容許譜線。⑤非熱連續光譜:具有同步加速輻射特征,有的有一定的偏振。

  激擾星系包括塞佛特星系、致密星系和馬卡良星系,以及阿羅星系(阿羅用物端棱鏡方法觀測到的、外形彌漫、有強紫外連續發射或兼有發射線的星系)和N型星系(在微弱背景上有小而亮的核)。這些星系的物理和演化關系還不十分清楚。

  

參考書目

 E.H.Avrett ed.,Frontiers of Astrophysics,p.438,Harvard Univ.Press,Cambridge,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