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觀測者的子午線為基準的時間。恒星時、真太陽時和平太陽時(見世界時和時差),都是用天球上某些真實的或假想的參考點的時角來計量的,它們與觀測者的子午線有關。地球上位於不同經度的觀測者,在同一瞬間測得的參考點的時角是不同的。因此,每個觀測者都有自己的與他人不同的時間,稱為地方時,它是觀測者所在的子午線的時間。

  本初子午線 十九世紀,在航海事業蓬勃發展的推動下,許多國傢相繼建立天天文臺,進行專門的天文觀測來測定時間。它們直接得到的都是地方時。為瞭協調時間的計量和確定地理經度,1884年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子午線會議決定,采用英國倫敦格林威治(一譯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埃裡中星儀所在的子午線作為時間和經度計量的標準參考子午線,稱為本初子午線,又稱零子午線(圖1)。從本初子午線開始,分別向東和向西計量地理經度,從0°到180°。

圖1 格林威治天文臺(舊址)照片中的白線為本初子午線

  1957年後,格林威治天文臺遷移臺址,國際上改用由若幹天文測時結果長期穩定性較好的天文臺組成的平均天文臺作為參考。由這些天文臺原來的經度采用值,利用天文測時資料反求各自的經度原點,再對這些經度原點進行統一處理,最後求得平均天文臺經度原點。1968年國際上以國際習用原點作為地極原點,並把通過國際習用原點和平均天文臺經度原點的子午線稱為本初子午線。

  格林威治時間 在格林威治子午線上測得的時間為格林威治地方時間。在采用格林威治子午線為時間計量的標準參考子午線以後,天文和航海部門便采用格林威治的平正午作為一個平太陽日的開始。這樣的選擇對於天文和航海部門來說是適宜的,但對於一般人來說並不方便。為此,國際天文學聯合會1922年提議,自1925年1月1日起,各國的天文和航海年歷采用由平子夜起算的格林威治平太陽時,它與以前由平正午起算的時間相差12小時。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於1928年決定,將由格林威治平子夜起算的平太陽時稱為世界時,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格林威治時間。

  時區和區時 在同一瞬間,位於不同經度的觀測者測得的地方平太陽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一個統一標準。十九世紀中葉,歐美一些國傢開始采用一種全國統一的時間。這種時間多以本國首都或重要商埠的子午線為標準,例如英國采用格林威治時間,法國采用巴黎時間,美國采用華盛頓時間。這種時間在一國之內通用,尚無不便。但是,隨著長途鐵路運輸和遠洋航海事業的日益發達,國際交往頻繁,各國采用的未經協調的地方時,給人們帶來瞭很多困難。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加拿大鐵路工程師弗萊明建議,在全世界按統一標準劃分時區,實行分區計時。這個建議首先在美國和加拿大被采納試行,後為多數國傢所采用。1884年華盛頓國際子午線會議決定,將這種按全世界統一的時區系統計量的時間稱為區時,又稱標準時。

  世界時區(圖2)的劃分,是以本初子午線為標準的。從西經7°5到東經7°5(經度間隔為15°)為零時區;從零時區的邊界分別向東和向西,每隔經度15°劃一個時區,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東十二時區與西十二時區相重合。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平時為本區的區時。相鄰兩時區的區時相差一小時。時區界線原則上按照地理經線劃分,但在具體實施中,為瞭便於使用,往往根據各國的政區界線或自然界線來確定。目前,全世界多數國傢都采用以時區為單位的標準時,並與格林威治時間保持相差整小時數。但是,有些國傢仍然采用其首都(或適中地點)的地方時為本國的統一時間。這樣,這些國傢的統一時間與格林威治時間的差數就不是整小時數,例如圭亞那、利比裡亞等。還有些國傢按照自己的需要,所用的統一時間與格林威治時間相差整半小時數,例如印度、烏拉圭等。

  中國幅員遼闊,從西到東橫跨東五、東六、東七、東八和東九5個時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全國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時區的區時,稱為北京時間。北京時間是東經120°經線的地方平太陽時,而不是北京的地方平太陽時。北京的地理經度為東經116°21′,因而北京時間與北京地方平太陽時相差約14.5分。北京時間比格林威治時間(世界時)早8小時,即:

        北京時間=世界時+8小時。

  法定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些國傢為瞭節約燃料,用法律規定,將其疆域內的統一時間在夏季提前一小時或半小時,到瞭冬季,又恢復到原來的統一時間。這種在夏季提前的時間稱為法定時或夏令時。這種辦法後來一直被某些國傢和地區沿用下來,例如英國、美國的一些州。夏令時多為中緯度地帶的國傢所采用,對於低緯度和高緯度地區並不適宜。

  日界線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子夜、黎明、中午和黃昏由東向西依次周而復始地在世界各地循環出現。地球上新的一天從哪裡開始,到哪裡結束?國際上規定在太平洋中靠近180°經線附近劃瞭一條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地球上每個新日期就從這裡開始。此線兩側的日期不同。由東向西過日界線(從美洲到亞洲),日期要增加一天(即略去一天不算);由西向東過日界線(從亞洲到美洲),日期要減少一天(即日期重復一次)。為瞭避免在日界線附近的國傢或行政區內使用兩個日期,日界線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折線。

  

參考書目

 時研究會編:《時の科學》,コロナ社,東京,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