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天文學傢。1915年6月24日生於約克郡賓利。1939年得劍橋大學碩士學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雷達部門工作。1945年回劍橋大學,擔任天文學和哲學教授。後又兼在美國威爾遜山天文臺和帕洛馬山天文臺工作。1957年當選為英國皇皇傢學會會員,1970年以來任英國皇傢學會副會長。1971~1973年任英國皇傢天文學會會長。在宇宙學方面,霍伊爾把戈爾德的連續創造論加以發展,於1948年和邦迪一起提出穩恒態學說(見穩恒態宇宙模型)。這個學說認為,宇宙不斷膨脹,物質不斷創造出來,使星系空間密度不隨時間改變。但有人認為,這個學說違背瞭質能守恒等物理規律,它所預言的星系分佈和射電源計數等也與觀測不符。因此,未被廣泛接受。在太陽系起源方面,他在1946年提出,太陽原來是雙星,其伴星已瓦解,遺骸形成各個行星;以此說明行星的重元素含量高於太陽。1960年他又提出,太陽通過磁耦合把角動量轉移給星雲盤物質,以後分別形成類地行星和類木行星。在恒星演化方面,他論證瞭氦核在高溫下“燃燒”產生碳核和氧核以及鎂、硫等直至鐵核的過程,為研究恒星在主序星後的演化提供瞭理論依據。他同伯比奇夫婦、福勒等人在這方面的研究被合稱為B2FH理論(見元素合成理論)。他還和M.史瓦西共同研究瞭星族Ⅱ恒星的演化,對球狀星團、赫羅圖作出比較成功的理論解釋。六十年代以來,他與那立卡合作,致力於保形不變的直線相互作用理論,得出引力常數隨時間減小、地球在膨脹的結論;並且用這種理論探討質量和引力的本質、弱相互作用、紅移和新的宇宙模型。

  霍伊爾還研究過考古天文學以及其他各種理論問題,發表瞭大量的科學普及作品,寫過幻想小說和劇本。他的主要著作有:《宇宙的本質》、《星系、核和類星體》、《從巨石陣到現代宇宙學》、《天文學和宇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