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數學傢、天文學傢和物理學傢。1777年4月30日生於佈勞恩斯魏克,1855年2月23日卒於格廷根。1795年入格廷根大學,1799年在赫爾姆施泰特大學獲博士學位。1807年被聘為格廷根大學數學、天文學教授和新建的天文臺臺長,執執教到逝世。

  高斯涉足天文學始於小行星的研究。1801年,他創立三次觀測決定小行星軌道的計算方法。他使用這個方法定出瞭皮亞齊於同年1月1日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谷神星的軌道,使這顆一度失蹤的小行星很快又被找到。1802年奧伯斯發現第二顆小行星智神星,高斯將計算方法作瞭改進,很快算出它的軌道。此後,幾乎都用這個方法推算小行星軌道。他的方法發表於1809年。1808年,他創立太陽等高法求鐘面時與視正午的改正數,用太陽近子午線高度求緯度的方法,還創立同時測定鐘差和緯度的多星等高法。1818年,他建立瞭高斯形式的任意常數變易法和長期差理論,用以計算行星軌道要素的長期變化。J.C.亞當斯用這個方法計算出獅子座流星群升交點的長期變化;希爾用這個方法計算出水星、金星的長期攝動。

  高斯在天文學方面的其他貢獻還有:在星歷表計算中,他引進一組輔助量,使求日心赤道直角坐標計算大大簡化。這些輔助量稱為高斯常數。在天體力學中,萬有引力常數G,有時寫為G=K2K也稱為高斯常數。在引力理論中他引進瞭“引力勢”的概念。1812年導出“均質物體勢”的高斯定理。在光學方面,他改進瞭克爾納目鏡,在焦平面上備有照明標尺,稱為高斯目鏡。高斯發明的求最或然值的最小二乘法,對天文學和其他許多需要處理觀測數據的學科有重要的意義。高斯在球面三角學和內插法計算方面也有貢獻。球面三角中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高斯方程組。球面三角公式經過高斯、歐拉和拉格朗日等人的整理,才成為現在的形式。高斯內插公式在天文計算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另外,他在大地測量學、地球形狀理論和地磁學方面也有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