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學傢。字敘五。1903年2月6日出生於山東泰安縣,1981年7月20日卒於天津。1927年畢業於山西大學工學院採礦科,歷任實業部地質調查所調查員、技師,中央地質調查所西北分所所長,蘭州地質調查所所長,華北地質研究所所長長等職。並曾任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前寒武紀地層分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前寒武紀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天津市地質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委員(1980年當選)等。1926年,王曰倫發現瞭山西西馬坊鏡鐵礦。1929年同孫建初在熱河灤平發現瞭三傢子鐵礦。30~40年代在西南和西北地區參加和領導瞭地質研究和考察。50年代,他先後研究瞭山西五臺山的前寒武紀地質,糾正瞭美國B.維利斯關於五臺系劃分的錯誤。1959年提出瞭南、北方震旦地層是不同時代的產物,南方震旦系在上,北方震旦系在下的見解。1952年他與賈蘭坡提出瞭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產出層位的見解。70年代他致力於鐵礦資源的研究,提出瞭海相火山成礦的一些觀點。他關於上前寒武系的研究,獲1982年國傢自然科學三等獎(集體)。由於他參加瞭中國地質圖類的編制工作,獲得瞭1982年國傢自然科學一等獎(集體)。他的主要著作有《湖南寧鄉鐵礦地質》(1938)、《祁連山東段地質礦產》(1946)、《五臺山五臺紀地層的新見》(1952)、《中國震旦紀冰磧層及其對地層劃分的意義》(1955)、《中國的前寒武系》(1962)、《中國上前寒武系的劃分和對比》(1980)和《邯邢式鐵礦床的鐵質來源及成因的探討》(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