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種肛門疾病引起的一種肛門周圍皮膚劇烈瘙癢的病癥。此癥瘙癢十分頑固,不易治癒,病程纏綿且易復發,除蟯蟲病引起者外,多發生於30歲以上的男性。隋代《諸病源候論》載有“痔瘺癬”,乃指本癥。

  本癥的發生,多系肝經濕熱下註,阻於肛門周圍皮膚所致;或由痔瘡、肛瘺、息肉痔、肛裂、隱窩炎、乳頭炎、直腸炎等粘液分泌刺激,或由肛腸寄生蟯蟲等引起;或因情緒憂鬱,或過度興奮,或外用化學藥物刺激,或穿著衣褲等刺激所致。

  本病初起在肛門附近約一寸寬的范圍內,自感瘙癢,而無原發皮損,經搔抓摩擦,可使皮膚呈灰白色或淡白色及濕潤,有的肛門皺襞肥厚,有輻射狀裂隙。日久皮膚粗糙肥厚而呈苔蘚樣硬化。瘙癢常為陣發性,以夜間為甚,摩擦潮濕等皆可使瘙癢突然發作,直至抓破出血方止。

  本病的治療,宜清熱利濕止癢,方用萆薢滲濕湯合二妙丸加減。常用藥物為:萆薢、苡仁、蒼術、黃柏、龍膽草、苦參、丹皮、澤瀉、車前子、生山梔等。蟯蟲病引起者加檳榔、生大黃(後下)。成藥驗方:地龍片、清解片每次各5片,一日兩次吞服。外用熏洗法:用苦參湯或蛇床子30克,苦參片30克,煎湯熏洗,每日一次。如有蟯蟲病,上方再加百部15克;如過敏引起的,用香樟木30~60克,水煎外洗患處。外敷藥膏,皮膚濕潤者,用枯礬粉幹撲,每日2~3次;皺襞肥厚者或粗糙苔蘚化者可使用黃柏霜、皮脂膏、皮枯膏,或80%青黛膏合20%貓眼草膏外搽,每日2~3次,任選一種,外搽患處,有皸裂者搽藥後加熱烘療法。

  本病預防:去除一切誘發因素,如及時治療各種肛門疾病,避免局部刺激,如穿棉制襯褲,避免局部搔抓,便後用柔軟的便紙擦拭,並且用溫水將肛門洗凈。因蟯蟲病引起者,應服藥驅蟲。大便後應浴洗,穿過的褲子和用過的被單要用沸水泡煮。飯前便後要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