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功能活動減弱,臨床以疲乏脅痛,耳鳴眼花,易於驚恐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常見於月經不調、脅痛、不寐,以及西醫的慢性肝炎、神經官能癥等疾病。

  肝氣是肝臟功能活動的表現。肝氣的充足與否有賴於肝血的化生和肝陽的溫煦。若脾胃虛弱,肝血不足,或久病體弱,損傷肝氣,均可導致肝氣虛證。

  肝氣虛證的臨床表現,以神疲乏力,兩脅隱痛,視物昏花,耳鳴失聰,易於恐懼,舌淡苔白,脈弱無力為主癥,可兼見腹脹納差,大大便溏薄等癥。肝氣虛弱,筋失所養,故神疲乏力;肝絡佈於兩脅,氣虛失榮故兩脅隱痛;肝開竅於目,肝氣虛弱,目失所養,故視物昏花;肝氣虛弱,肝之精氣不能上榮頭面,則耳鳴失聰;肝氣不足,疏泄無權,脾失健運,故腹脹納差,大便溏薄,口唇色淡;肝藏血,血舍魂,肝氣不足,魂不守舍,故易恐懼。舌淡苔白,脈弱無力,是肝氣不足之象。若病情進一步發展,肝氣日衰,損傷肝陽,可兼見精神疲憊,憂鬱膽怯,肢體倦怠,畏寒肢冷,嘔吐涎沫,巔頂疼痛,脈沉細遲等癥(見肝陽虛)。

  肝氣虛證的治療,以補肝益氣為法。常用人參養榮湯。若出現肝陽虛,可選鹿茸丸、吳茱萸湯之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