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致,臨床以胸脅胃脘脹滿疼痛為主要表現的證。常見於胃脘痛、嘔吐、呃逆、脅痛,以及西醫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神經官能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生理情況下,肝的疏泄功能可以促進脾胃的運化,脾胃的運化功能又有助於肝的疏泄,兩者相互依賴,相互協調。病理情況下,兩者又相互影響,如抑鬱傷肝,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失和降,引起肝氣犯胃證;若胃氣先虛,肝氣相對偏盛,乘之於脾胃,也可引起肝氣犯胃證。。前者為木旺乘土,後者為土虛木乘。

  肝氣犯胃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胸脅胃脘脹滿疼痛,呃逆噯氣,嘔吐,或見嘈雜吞酸,煩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弦數等。肝氣鬱結,疏泄失職,氣機升發不及或太過,足厥陰經經氣不利,則見情志鬱悶,善太息,或煩躁易怒,胸脅脹痛;肝氣橫逆,氣滯於胃,胃氣上逆,則表現為胃脘脹痛,呃逆噯氣;氣鬱胃中而生熱,可見吞酸嘈雜。根據氣鬱化火與否,舌苔可為薄白或薄黃,脈弦或弦數。若肝鬱日久,氣鬱化火,則可表現為胸脅胃脘疼痛劇烈,心煩易怒,口幹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若火氣灼傷肝陰,耗傷胃津,則常有脅肋隱隱作痛,胃脘脹痛,饑不欲食,口幹,大便幹,舌紅少苔或中有裂紋等陰虛表現。若肝氣犯胃,氣滯不行,日久影響血液運行可致血瘀,則表現為脅肋胃脘疼痛固定、痛如針刺,甚則損傷脈絡,而見嘔血黑便。

  肝氣犯胃證的治療以疏肝和胃為法。木旺乘土者重點疏肝,可選柴胡舒肝散、四逆散類;土虛木乘者重點補土,可用參芪逍遙散等。

  肝氣犯胃與肝胃不和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肝氣犯胃屬於肝胃不和的范疇,但肝胃不和涵義較廣,凡是肝與胃之間生理聯系失調,臨床上同時出現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及胃受納腐熟功能異常者,均為肝胃不和證。肝氣犯胃與肝脾不和都是肝氣橫逆侵犯中焦所致,兩者均可出現胸脅脹滿疼痛,精神抑鬱或煩躁易怒等臨床表現。但脾主運化,其氣主升;胃主受納,其氣主降,因此,肝氣犯胃證,多兼見胃脘脹滿疼痛,呃逆噯氣,吞酸嘈雜,嘔吐等胃氣上逆的表現;而肝脾不和證,多兼見食少納呆,腹脹便溏等脾失健運之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