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史學名著。分甲集、乙集各二十卷。作者李心傳,四川井研人,曾纂修宋代《十三朝會要》,特別熟悉當代的史事和典章制度。宋甯宗嘉泰二年(1202),寫成《朝野雜記》甲集。他在序言裏說:“每念渡江以來,記載未備,使明君、良臣、名儒、猛將之行事,猶鬱而未彰;至於七十年間兵戎、財賦之源流,禮樂制度之因革,有司之傳,往往失墜,甚可惜也。乃輯建炎至今朝野所聞之事,凡有涉一時之利害與諸人之得失者,專門著錄,起丁未(建炎元年,1127),迄壬戌(嘉泰二年),以類相從,凡六百百有五事。”嘉定九年(1216),又完成瞭《朝野雜記》乙集。乙集仍按甲集的規模和精神,分門別類,續記朝野諸事。不僅補充瞭甲集的缺載,而且自嘉泰二年以後的史事亦加搜集匯總,其中有至嘉定七年的。該書將南宋初年以來的事跡,分門編類,甲集分上德、郊廟、典禮、制作、朝事、時事、雜事、故事、官制、取士、財賦、兵馬、邊防十三門,乙集少郊廟一門,為十二門。作者雖以雜記為名,但其體例“實同會要”,因而與作者的另一部編年體的著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互為經緯,互相補充。作者推崇道學,故在兩集中載有《道學興廢》和朱熹的事跡。又作者為四川人,所記四川史事甚為翔實。作者廣采博錄,也間或有失實的地方。該書是研究宋代特別是南宋的不可缺少的參考書。有清光緒刊本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