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

  西漢文帝時的政論傢和思想傢。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人。十八歲時以能誦詩書屬文而聞名,後為河南守吳公召置門下。文帝即位之初,聽說吳公治政為天下第一,又曾師事李斯,故征以為廷尉。由於吳公的推薦,賈誼得任為博士。當時他年僅二十餘歲歲,在博士中最為年輕。每次參議詔令,諸博士尚未能言,賈誼即盡為之對答,並得到眾人的贊同,於是超遷為太中大夫。賈誼以為漢王朝建立已二十多年,天下安定,應該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和更定法令。文帝對賈誼的才能和建議頗為賞識,擬任賈誼為公卿,但因周勃、灌嬰等重臣的反對,不得已而作罷。於是,出賈誼為長沙王太傅。賈誼在長沙時,曾寫瞭《鳥賦》,以表露內心的怨憤和悲傷。後來文帝思念賈誼,又特地召見他,問鬼神之事於宣室,君臣談至夜半。賈誼隨即被拜為梁懷王太傅,先後多次上疏陳治安之道,這些奏疏被後世史傢稱為《治安策》。文帝十一年(前169)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自傷失職,歲餘也悲鬱而死,年僅三十三歲。

  據《漢書·藝文志》著錄,賈誼的著作有《賈子》五十八篇、賦七篇。今傳《新語》是後人纂輯的賈誼著作匯編。賈誼的思想博采異說,而折諸儒傢。其主要政論思想和社會政治主張集中反映在《治安策》和《過秦論》中。

  賈誼在《過秦論》中,比較中肯地探討瞭秦朝二世而亡的歷史教訓。他認為秦兼並六國,用的是“詐力”;統一以後,仍然迷信法傢重賞刑罰的統治方術,不瞭解“取與攻守不同術”,即不能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采取不同的政策,以致“一夫作難而七廟墮”。在《治安策》中,賈誼對漢初的社會弊病作瞭深刻揭露,並提出瞭一系列對策,如強本節侈、眾建諸侯而少其力、重禮抑法等。他認為,要鞏固封建統治,必須“毆民而歸之農,皆著於本”,發展農業生產。又主張確立封建等級制度,使君臣上下有差,父子六親各得其宜。同時認為禮與法不可偏廢,強調倡導禮樂,實行道德教化。對於當時諸侯王與中央分庭抗禮,賈誼則呼籲及早抑制,提出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辦法,削弱其勢力。這些觀點部分為文帝所采納,對當世和整個漢代的政治有很大的影響。

《新書·治安策》中關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記載

  賈誼又是著名的散文傢。他的政論文章分析深透,文筆犀利、流暢。魯迅曾稱《治安策》和《過秦論》“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