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的祭祀活動。入關之前即已存在。順治元年(1644)定都北京後,即在長安左門外禦河橋東,興建堂子。光緒二十六年(1900)該地劃入使館區,改建堂子於南河沿南口路東。堂子周有圍牆,門兩重,閒人不許入內。堂子內北邊正中建有祭神殿(即饗殿)五間,南向。往南為拜天圜殿(即亭式殿)八面櫺扉,北向。再往南設致祭立竿之石座,稍後兩翼分設皇子、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等致祭時立竿之石座六行,行各六重,北向。東南為上神殿(即尚錫亭),南向,制如圜殿。

  每年正月初一(元旦),皇帝親到圜殿拜天。此外,圜殿每月初一(正月在初三),還要祭祀紐歡臺吉、武篤本貝子。出征前,皇帝親到圜殿之南拜纛。凱旋時,皇帝入都門先入堂子行告成禮。月祭是在每月初一(正月在初二),在尚錫亭祭尚錫(即田苗)之神。每年四月初八為佛誕,行浴佛祭,祭祀佛、菩薩、關帝。每年三月初一、九月初一,行春秋立竿祭。此外,春秋還行馬祭兩日。祭拜之前請神於坤寧宮,祭畢送回安奉。祭祀時,由巫師薩滿充任司祝,高舉神刀,贊歌“鄂羅羅”,眾歌“鄂羅羅”,和以三弦、琵琶、拍板。這些祭祀活動,皇帝不一定親自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