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雲南地區名或族名。一作哈剌章、阿剌章、哈剌張。此名見於《元史》及元其他有關著錄,也見於拉施都丁《史集》和《馬可·波羅行記》(見馬可·波羅)。“合剌”是蒙古語,意為“黑”。至於“章”字,現在還沒有公認的解釋。有人以為“章”即“爨”的蒙古譯音,也有人認為是“戎”字或“蚺”字的對音,還有人主張“章”字系西藏語對於居住在雲南西北部麗江一帶摩娑(納西)(見察罕章)人的稱呼。作為地名,在《史集》和《馬可·波羅行記》中,合剌章一般指雲南全境,《史集》所記元朝十二行省省中之第十省合剌章省,相當於雲南行中書省。在元代蒙文碑銘中,雲南行中書省作Qara╬angqingšing(即合剌章行省)。見於《元史》中的合剌章有廣狹兩義,廣義泛指雲南全境,狹義則大致指昆明至大理一帶,特指大理。《馬可·波羅行記》所載合剌章州中的合剌章城即指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