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文成帝皇後,太和元年(477)至十四年間一系列改革的實際主持者。諡文明。長樂信都(今河北冀縣)人。和平六年(465)獻文帝即位,尊為皇太後。太後執政,定策誅殺專權跋扈的丞相乙渾。獻文帝非太後所生,聽政後誅除太後內寵。皇興五年(471)獻文帝禪位於五歲的太子拓跋宏(見魏孝文帝元宏),自己仍過問大政。承明元年(476)馮太後毒死獻文帝,再度臨朝稱制達十四年。她聰明果決,猜忌而長於權術,以重管、重罰駕禦群臣,為其所用。

馮太後永固陵石門楣東側捧蓮蕾童子浮雕 山西大同

馮太後永固陵石門楣一側孔雀浮雕 山西大同

  北魏百官原無俸祿,馮太後稱制時,太和八年定每戶增調帛三匹、谷二斛九鬥,充百官俸祿。稱為“班祿”。班祿以後,貪贓滿一匹者處死。規定地方守宰任期按“治績”好壞為定,不拘年限。太和九年采納給事中李安世建議,實行均田制,使農民附著於土地,勞力得以利用,荒田得以墾辟。北魏原來沒有戶籍制度,由宗主管理戶口,稱宗主督護制。因此宗主蔭庇人口甚多,往往三五十傢合為一戶。在九品混通制之下,賦役負擔不勻,政府收入也受影響。九年或十年初,李沖建議,仿古制立黨、裡、鄰三長,用以代替宗主督護的統治(見三長制)。定民戶籍,按戶征發調役,當時反對李沖建議者很多,馮太後力排眾議,認為立三長則蔭庇的戶口可以檢出,課調可有常準,決定實行。結果不僅北魏本土見效,同南朝歸於北魏的淮北州郡戶口,幾十年間也比屬南朝時大見增長。馮太後主持制定的三長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調制三者配合實行,為孝文帝遷洛以後的繁榮富庶打下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