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將。字南幹,號萃亭。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行伍出身。1851年(咸豐元年),參加劉八領導的天地會起義軍,旋投降清軍,賞補千總。隨向榮、張國梁尾追太平軍至南京,1853年協助向榮建立江南大營,圍困天京,擢副將、總兵。1860年5月,太平軍再破江南大營時,張國梁敗死丹陽,馮子材集其殘部退守鎮江。1862年(同治元年)升廣西提督,配合湘軍、淮軍與太平軍對抗。1875年(光緒元年)調任貴州提督。1881年回任廣西,次年“稱疾”回傢。1883年12月,法國挑挑起中法戰爭,清廷和戰不定,導致清軍在越南北部的失敗和福建水師的覆滅。時滇桂邊境緊張,馮子材應兩廣總督張樹聲之邀督辦廣東高、雷、欽、廉四府團練,參加抗法戰爭。1885年初,督辦廣東軍務大臣彭玉麟、新任兩廣總督張之洞推薦他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出任前敵統帥。馮子材目睹戰局危殆,積極備戰,親率士兵於鎮南關(今友誼關)內十裡的戰略要地及關前修築長墻,在東、西兩嶺設置炮臺,嚴加防守。派王孝祺、王德榜、蘇元春所部駐周圍各要地,成縱深梯隊陣勢,采“先發制敵”之策略,出兵襲擾法軍。3月23、24日,他身先士卒,指揮將士擊潰猛攻長墻的法軍主力,殲敵兩千餘。接著乘勝克服諒山,傷法軍司令尼格裡,取得“諒山大捷”。法國茹費理內閣因此倒臺。正當馮子材籌劃攻取河內、規復全越之時,清廷卻采用李鴻章“乘勝即收”之方針,下詔停戰。馮子材被迫撤軍回國,會辦廣西邊防。1886年,授雲南提督,以疾未到任。1894年,賞加尚書銜。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奉調駐守鎮江,戰後仍回廣西。1899年,任雲南提督。兩年後又調為貴州提督。1903年,為會辦廣西軍務大臣,不久病逝。謚“勇毅”。